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韩钧:被毛泽东称为“娃娃将军”
1949年病逝年仅37岁

发布时间:2012-02-27 07:5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位于北京香山东麓的万安公墓,始建于1930年,是北京最早的现代公墓。由于这里安葬了李大钊、曹禺、启功等众多中国现当代名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当人们徜徉流连于青山绿树、在对前人的追思缅怀中,或许已很难想起一位文武双全的革命战将也长眠于此。英年早逝的他在许多人的记忆中已日渐模糊,要不是四角塔尖的墓碑上“韩钧同志之墓”、“永垂不朽”等字样,人们将无从寻觅他的踪影。即便偶有游人驻足凝望,也只能从数百字的碑文中揣测他曾经的英雄事迹。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夜猝然倒下的韩钧。

  天资聪颖 读书救国

 1912年春,韩钧出生在河南新安县石井乡极偏僻的北斗庄一户富裕农家。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1925年夏,13岁的韩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洛阳省立第八中学。由于出手整治学校里的纨绔子弟,不久他被学校勒令退学。这年夏天,韩钧以“韩永信”的名字考入洛阳第四师范,课外靠为石印馆抄书为生。韩钧在四师求学期间,豫西地区正和全国一样,处在军阀混战、兵匪交并的水深火热中。受进步教师孙席珍的影响,韩钧开始阅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书刊,还与王若愚等同学组织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共同探讨救国的真理。他还一度跑到郑州、开封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反军阀斗争的宣传活动。韩钧的举动再次引起了校方的注意,1929年,在他即将从四师毕业时,校方以“参与学潮”为名,将他开除学籍。面对常人难以接受的打击,17岁的韩钧勇敢地应对种种误解与嘲讽,跑到了偃师、平寿等地当起了小学教师。他一面埋头苦读、悉心育人,一面仍与四师的校友保持联系,继续研究中国问题,探求救国道路。1931年冬天,韩钧前往北平,以中国大学旁听生的名义在北平住了下来。

  狱中斗争 视死如归

 九一八事变后的时局日益严峻,韩钧放弃了原来继续求学的打算,除了去图书馆,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救亡工作上。期间,他结识了中共党员邵亦农、廖鲁言、刘昭等人,后经邵介绍,于1932年夏天加入共青团,并被组织任命为义勇军大队青年队队长,在北平西城区和西郊一带组织学生义勇军。他不仅带领青年队积极参加集训,而且还经常跑去向人力车夫、郊区农民等基层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7月下旬,中共北平市委决定举行抗日反蒋示威游行。由于叛徒的出卖,游行的主要组织者赵玉祺、廖鲁言、刘昭等人在游行前相继被捕。韩钧不了解情况,仍于8月1日这天率领学生义勇军上街游行。他扛着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当队伍行进至太平仓(今西单)时,突然受到反动军警袭击,在与军警的激烈搏斗中,韩钧被击昏在地,当他醒来时,已被关押在北平市公安局内。

 敌人对韩钧进行了多次审讯,严刑拷打,韩钧每次的回答都只是同样的一句话:“我叫韩水清,是要求抗日的学生!”无奈之下,敌人便将韩钧送到了“北平军人反省院”。“北平军人反省院”位于草岚子胡同,俗称“草岚子监狱”,是一所专门从肉体上和精神上摧残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监狱。监狱规定,政治犯如果经过三次定期审讯(监狱对政治犯每年有两次定期审讯,平时还有不定期审讯),仍不“反省”“悔过”的,一律枪毙。韩钧则根本不把敌人的规定当回事,与审讯“法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当年和韩钧同生死、共患难的狱友刘昭等人对此有过翔实的回忆。

 当时“法官”对年轻的韩钧“循循善诱”:“你是个热血青年,有志气,前途无限,但你走错了路,给共产党打旗子,把青春葬送在监狱里,值得吗?还是反省悔过按个手印,登个反共启事,出狱为好。”

 韩钧理直气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绝不当亡国奴。我是中国青年学生,要抗日救国,是政府不让我们抗日救国,把我们关起来的。我无罪可悔,应该无条件释放!”

 “法官”用心险恶地说:“政府是要抗日的,但共产党在后方捣乱破坏,所以要‘先安内,后攘外’。”

 韩钧一针见血地反驳道:“实际上政府是只打内战,不抗日。下的命令是敢言抗日者斩!你们不抵抗已经送掉了东三省。我们青年学生要抗日,就被你们抓起来,眼看华北也要被你们送掉了。”

 “法官”被驳得无言以对,只能气急败坏地喊道:“你胡说!看你中共产党的毒很深!你如不老实,不悔过就不放你!”

 韩钧针锋相对:“不放就住着!”

 “法官”威胁道:“三次审查不反省,就要枪毙!”

 韩钧则不卑不亢:“随你的便!”

 “法官”气急败坏地让人把他拉下去“严惩”;韩钧又一次被打得遍体鳞伤,可敌人再没有任何收获。

 韩钧的英勇表现得到了薄一波、殷鉴等人领导的狱中秘密党支部的认可,他们主动与韩钧接上了头。韩钧正为自己孤军奋战而苦恼,没想到组织居然主动联系自己,精神为之一振,义无反顾地站到了狱中残酷斗争的前列。作为组织委派的发言人,韩钧在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时,时而激情澎湃,言语犀利,把敌人搞得狼狈不堪;时而抑扬顿挫,声泪俱下,感动得看守都跟着他一起掉眼泪。他在狱中还坚持学习,不仅学习政治理论,还学习了俄语、英语、日语、世界语;不但自己学,还辅导难友一起学。瞧见他刻苦学习的劲头,不少人总是费解地摇摇头:“说不定哪会儿就被拉出去枪毙了,他还有心思读书,真是怪人!”经过一年多监狱斗争的严峻考验,韩钧被组织批准为中共党员。

 1934年冬,为了反对敌人的迫害,秘密党领导狱友开展了绝食斗争。韩钧和难友们一起,整整7天颗粒未进,最终迫使敌人答应改善伙食、增加取暖火炉、给病号下镣铐等条件,取得了绝食斗争的胜利。作为报复,敌人随后将薄一波、殷鉴、刘澜涛、安子文等12名斗争领导者列入枪毙对象,一向以“喜欢多事”著称的韩钧自然名列其中。可偏巧这时,标志着国民党当局进一步屈服于日寇淫威的《何梅协定》签订,负责“草岚子监狱”事宜的特务武装宪兵三团被责令撤出华北,12名同志方才幸免于难。

 随着全国抗日形势的变化,中共北方局在报请中央批准后,通知“北平军人反省院”地下党组织,让狱中党员分批争取出狱。在与敌人顽强斗争了4年之后,韩钧于1936年9月24日出狱。此时的韩钧,虽被狱中非人的生活折磨得骨瘦如柴,但斗争的意志和信念愈加顽强,他自豪地对人说道:“反动派的监狱固然是残害人的魔窟,但也是锻炼革命才能的熔炉!”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