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闲话镇江古代水上救生

发布时间:2012-02-25 07:07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镇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救生组织的诞生地,据可查考的文字记载,早在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年-1173年),镇江西津渡便创设官渡兼水上救生组织。此后,代代相承,绵延不绝。如今,镇江古西津渡救生会所遗址的救生博物馆内,仍陈列着一艘复制的救生红船及沿传下来的救生旧物。

 唐宋时期,镇江已是江淮粮道,漕运重镇,被称之为“江南第一渡” 的西津渡,舟楫如蚁,樯桅林立,每年过往漕船商舫不计其数。为加强江上救助,南宋乾道年间,镇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创设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救生会。他“命置巨舫五,仍采昔人遗制,各植旗一,以‘利、涉、大、川、吉’为识”。至此,西津渡的渡船收有数,发有序,皆能抗御风溺之灾。

 元代,西津渡监渡官吏中,时有滥用职权,以盘诘、路引为借口,“多方勒诈,倍取渡钱,稍若无得,不许登舟”。许多过江渡客只得取道私渡,每遇风浪便发生覆溺。延祐至泰定年间,镇江路总管段廷圭下令在西津渡新增救生渡船15艘,又在各渡船上添设1名艄公、9名水手,要求各救生船竖立旗号,标明艄公姓名。艄公、水手粮米皆由官支,船资官收,不许私自向渡客索取渡资。同时,规定路、县级正职官员每10日一轮,亲临渡口巡检,禁止私渡。

 明末清初,镇江金山寺僧和邑中士绅在金山脚下设救生红船数艘,船身扁长,周身皆着红色,船内置5对船桨及大铜锣一面,船头挂有虎头牌,表示十万火急,性命关天之意。红船起锚出渡救生时,船工“当当当”敲起大铜锣,江面上船只远远听到都要避行让道。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镇江士绅蒋元鼎等15人,“劝邑中输钱,以救涉江覆舟者”,共同捐资,在西津渡观音阁成立“京口救生会”。会议规定,除对各船捞获落水者给予奖赏外,还在救生会中留养被救人员中无家可归者;对有家者则根据路程远近贴给路资,助其返乡;溺水而亡者,由救生会打捞沉尸,葬于城西牌湾义冢之内。京口救生会诸多义举,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5年后,救生会购得西津渡昭关晏公庙旧址,建屋3间作为会址。会中祀晏公像,后又建楼祀文昌神。凡参加创建京口救生会的善士亡故后,立牌位于楼西祀之。

 乾隆初年,京口义士蒋豫继承族人之志,召集乐善好施者全力振兴京口救生会。商定,凡救生人员于江中救活一人给赏钱1200文,捞获浮尸一口给奖赏及棺材抬埋费1150文。蒋豫与后人苦心经营京口救生会连续七代,计140多年,成为中国救生行善之典范。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蒋豫之子蒋宗海继承先志,接办京口救生会。乾隆十七年,蒋宗海高中进士,授内阁中书舍人职,他不慕名利,任职不久便辞官还乡兴办京口救生会等诸多慈善事业,每遇经费不敷,便在丹徒、扬州一带募捐,独立维持救生会达54年之久,与镇江王文治等被誉为“京口四君子”。

 京口救生会为民间慈善机构,初创之时不领官费,自行捐办,会中各项开支例不报销。康熙、乾隆、道光年间,救生会每遇经费不足,官民皆相捐助。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镇江人李英捐赠登云寺田产60亩。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镇江府王秉韬捐银300两给救生会存典生息。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常镇道查淳将育婴堂田地238亩拨给救生会,并规定如支销不敷,俱由负责救生会值月董事捐助。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扬州盐院协助救生会经费每年白银1000两,淮商公贴修船费白银600两。

 京口救生会的种种善举,对官府影响颇大,官府便仿效民间救生模式,成立焦山救生总局和瓜(瓜洲)镇(镇江)义渡总局。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清政府“责令镇江道督率文武官,催趱漕船,酌看风色行渡”,“令京口总兵官巡视河干,催护过江。如遇大风,督令标兵操舟预备,如有江心船只不能近岸收口者,设法挽救”。并仿效民间救生船成式,官造护漕船10艘,募设善水舵手10名,分泊于长江南北两岸的镇江和瓜洲渡口,漕船每遇风涛,即出岸救护。

 此后,始自清代的镇江三大水上救生组织——京口救生会、焦山救生总局、瓜镇义渡总局,始终活跃在大江南北,扶危济困,拯救遇难渡民,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初期,镇江市人民政府对水上救生工作十分重视,先将京口救生会、焦山救生总局、瓜镇义渡总局合署办公,合并成立了京口救生会、焦山救生总局、瓜镇义渡总局联合总管理处。1950年6月29日,又召开慈善团体负责人会议,共同协商,于7月1日正式发文,将全市所有慈善团体合并成4个,其中3个水上救生组织合并成立了镇江私立义救所,隶属镇江市社会福利委员会,开启了水上救生慈善事业新的一页。至此,绵延近千年的镇江古代水上救生事业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走完了它的最后历程。

(作者:潘春华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