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的两个阶段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后来形成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红线内作战,第二阶段是越过红线为缅甸国防军解围。
1960年11月21日21点30分,第一阶段的战斗打响了。人民解放军22支突击队迅速向国民党残军的16个据点移动。据侦察,总参要求重点捕歼的敌军、师级军官,有5名在红线附近。当时周恩来开玩笑说:“谁活捉柳元麟谁就可以当将军!”但敌首柳元麟,却不在红线区域内。
按预定计划,战斗应该在22日凌晨6点30分打响。然而,这场对解放军来说十分陌生的山地丛林战却没能完全按计划行事。扑击的16个据点,最早的4点50分就接火了,最晚的7点50分才交火。由于解放军的扑击行动出其不意,16个扑击点,只有两个扑空。
最早打响的踏板卖据点,战绩最佳,全歼守敌,“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蒙宝业被击毙;5点40分打响的曼俄乃据点,虽然扑空,但在追击中,击毙了敌第四军第五师师长李泰。
残军不敢与解放军恋战,稍一接触就向密林深处溃逃,很快都退到红线区域以外。解放军由于在红线内作战的命令很死,只好在红线处停止追击。秦基伟得到战报后,一面命令突击队在红线内清剿残军,一面向总参请求与缅方协商,同意解放军越过红线追击敌第四军主力。但中央的决定依然如故,攻击不得不在红线处终止。
1961年初,缅甸军开始实施打击国民党残军的“湄公河战役”。缅军调集了约1万人,沿湄公河以西,由西南向东北推进。号称“丛林游击战专家”的柳元麟,先佯装节节败退,决意以“引蛇出洞,将缅军诱入王南昆狭窄低洼地带伏击”的战法,瓦解缅军的攻势。
1961年1月2日至9日,周恩来、陈毅、罗瑞卿等率领400人的庞大代表团,在仰光参加缅甸联邦独立13周年庆典时,听到的还是捷报频传。可是没过几天,缅军就落入柳元麟的圈套,被国民党残军挤压在王南昆至芒林的狭长山道间。远程大炮难施威力,飞机的战术动作受到限制,缅军陷入孤立无援境地。
此时,周恩来、罗瑞卿等已经离开缅甸,只有陈毅还在继续访问。缅方向陈毅提出:请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红线,南下百余公里,协助缅军作战。19日,缅方得到周恩来的回复:我们愿意参加这一联合作战的讨论。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开始商讨在缅甸的作战问题。军委副主席贺龙、聂荣臻等聚集一堂。贺龙认为:我军在缅甸作战展开得过宽,兵力分散。聂荣臻认为:入缅作战的力量,从整体上看,显得单薄了些。罗荣桓提议:作战力量应当加强。然而在短期内,在中缅边界地区集结更多的兵力,是相当困难的。
军委作战会议后,昆明军区很快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下一步作战问题比较大,必须把敌情、友军力量、我军力量、作战方针、作战方法、作战时间等问题研究透彻再说。然而,缅军的求援之声越来越急迫。
1月21日下午,缅军方代表飞抵设在孟育的中国突击队指挥部,请中国人民解放军越过红线,攻击国民党残军的孟百了、江拉重要据点,打掉残军的第三、五两军,以解救王南昆、芒林被困的缅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