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周恩来在昆明听取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鲁瑞林汇报逃入缅甸的国民党残军情况时指出:“缅甸国会批准了刚刚签订的《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依此协定两国将共同勘定边界,而勘界过程中可能会遭到国民党残军骚扰,你们要早有准备。”
1960年6月27日至7月5日,根据《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成立的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在缅甸仰光举行第一次会议,就对边界进行必要的勘察、竖立新界桩、修订和改立旧界桩等事宜,商讨具体细节,确定日程安排。委员会中的中方首席代表是中国驻缅甸前任大使姚仲明。代表中还有总参作战部边防处处长成学俞,他是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委派的。
在谈到勘界警卫问题时,姚仲明根据周恩来的授意指出:云南解放之际,国民党残部千余人窜逃缅甸,盘踞掸邦地区,声称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反攻大陆”。他们不时骚扰中国边境,对缅甸人民更是胡作非为,还可能在帝国主义的唆使下破坏中缅勘界。为了保护勘界人员的安全,必须给他们必要的打击。
缅方代表听了姚仲明的话,非常感动,说周总理把问题看透了,他们也对国民党残军干扰破坏勘界深感忧虑。此刻,中缅对携手打击缅方境内的国民党残军,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王尚荣在得到军委和总参领导的指示后,立即召集作战部连续开了几次紧急军事会议,并亲自执笔,以总参作战部的名义,拟写了《中缅边界勘界警卫作战的报告》。
11月初,王尚荣派成学俞前往昆明,与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丁荣昌一起,同缅军代表举行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警卫问题专门小组会议。4日,他们联合签署了勘界警卫问题的协议。
协议规定:对盘踞在第四勘察队工作地段,对勘察、竖桩工作有威胁的国民党残军,由中缅双方部队共同负责加以捕歼清除。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滇部队负责捕歼清除旧30号界桩(孟遮以西)至62号界桩(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点)地段附近的国民党残军。中方部队为执行警卫作战任务,根据需要可进入缅甸境内20公里。清除残军的行动,双方应同一时间进行,暂定于1960年11月20日左右。
协议签订后,昆明军区立即拟订了警卫作战方案,以3个战群22个突击队,奔袭国民党残军的16个据点。然后将此方案送中央军委、总参审议。
虽说这次只是对国民党几千残军的作战,但毕竟是出境与邻国军队协同作战,而且是从未经历过的山地丛林战。毛泽东、周恩来对此高度关注,几位老帅、总参谋长罗瑞卿先后参加了作战方案的审议。
毛泽东、周恩来关注的重点,是出境作战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会不会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引起惊恐和不安?会不会以为中国借口打击国民党残军,炫耀武力?会不会给予国际上的反华势力诋毁中国留下口实?因此力求将冲击强度压低,把20公里的出击范围用红线标出,发给突击队。毛泽东的话分量相当重: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
时任国防部部长的林彪,反复强调他的作战原则:“断退路,包围住,先围而后歼。”
在作战方案审议过程中,中央军委和总参确定了国民党残军设在孟瓦、阵马、孟育、踏板卖的据点为重点打击对象;还拟定了重点捕歼的6名敌军、师级军官的名单。
王尚荣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的指示,用电话通知了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毛泽东看了昆明军区报送的情报,发现红线南侧的缅军兵力过于单薄,难以履行堵截配合作战的任务,要秦基伟赶快同负责与缅军联络勘界保卫的丁荣昌联系商议,以妥善的方式,把我方的关注转告缅方。昆明军区马上将这一信息传达给缅军,缅方对中方的提醒表示感谢。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的两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