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月7日中新社报道,近日,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17部委共同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中表示,将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机关工作人员每月少开一天车。
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推进公车改革,是公车改革不断进步的见证。此举至少有五大好处:一是公车与私车同时纳入限行范围,限制了公车特权;二是公车限行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三是,公车限行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环境;四是,为公车改革不断深入打基础,为公车运行节省成本,也就是为纳税人减轻负担;五是,公车限行从个别地方扩展到全国,为车辆限行当了榜样。
不过,让人担忧的问题仍有不少。比方说,某些地方政府机构会不会多购公车以应对公车限行?某些部门公车会不会备有几个车牌来规避“少开一天车”?某些执法部门会不会对不遵守限行措施的公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存在这些问题,公车限行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可能给了某些政府机构浪费公款的机会。
在公车限行之前,公车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已出台,对公车排气量和价格做出明确规定;《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也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而且,杭州、广州等城市已经在探路。
显而易见,《“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与其他公车改革方案和管理办法,共同组成公车改革大方案,旨在将公车改革推向深水区,以治理车轮腐败,减少公款浪费,改善交通环境和空气质量。然而,笔者以为,对于事关公众利益的公车改革,最好能出台完整的改革方案,直接切入改革主题,少用或不用“碎片式”的改革方式,“碎片式”改革难免有遗漏,且成本高、监督难,效果未必理想。所以,即使从节能减排等角度改革公车好处多多,倒也不如直切主题。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公车改革主题,就是“减少公车数量及运行成本”,把公车数量及运行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可以肯定的是,公车被限行之后,公共事务照常开展,这说明我们的公车数量明显过多,运行成本过高,但公车数量还在快速增长。因而,公车在限行的同时,限量同样不可忽视。(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