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文选》收录了邓小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主要著作共222篇。特别是第二卷和第三卷,主要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著作,形成了一个科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这里,给读者披露几则邓小平审阅《邓小平文选》文稿的故事。
为何从1975年编起
1982年12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第21次会议决定:同意胡乔木意见,《邓选》(1975-1982年)由原定的内部发行改为公开出版发行。1983年2月18日,邓小平就审阅《邓选》书稿一事,让秘书转告胡乔木:“书稿乔木同志已看过,我不看了。”3月4日,邓小平听取胡乔木汇报《邓选》编辑过程中对一些文稿的重要的修改意见,表示完全同意。3月上旬,邓小平同意《邓选》拟选用的相片,并为相片题签。
为何选择从1975年编起呢?据时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的逄先知回忆:“从1975年编起,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这个时期邓的许多讲话,反映了他领导全面整顿的一系列正确主张。这对于理解后来他指导全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有重要意义。小平同志就曾说过:其实,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
《邓选》(1975-1982年)出版以后,在邓小平其他时期文稿的编辑上,当时有两个方向,一者是编辑十二大以后邓小平近期著作,二者是返回去往前编邓小平早年的著作,编他1938年至1965年的文稿。为什么从1938年选起,选到1965年为止,而不是同已经出的那一卷接起来,选到1974年?
据《邓选》(1938-1965年)的编纂人逄先知回忆:“开始曾考虑以1931年的《七军工作报告》开卷。那篇报告主要是记述事实经过,史料价值很高,但作为供学习用的邓选的开卷篇,不很理想。最后就选了1938年写的一篇讲军队政治工作的,当时邓已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来,小平同志就被打倒了嘛!”
邓小平逐篇审阅了这一卷的文稿。1987年10月5日,中央文献研究室送审邓小平1950年《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整理稿。10月7日,邓小平批复:“可以,就是嗦了些,最好删节一半。”1988年12月15日,邓小平审定完全部文稿后谈了三点意见:“一、我看了,内容可以。二、《在敌后方的两个路线》这个讲话,是就当时的情况讲的。当时我党同国民党的摩擦主要在晋冀鲁豫地区。这篇讲话要作大的删节,删去一半。删后我不看了。三、有十几篇讲话都是口语性的,文字上再加点工。不用大改,改一两个字就可以了,就顺了。改后我也不看了。”
据此,中央文献研究室对全部文稿又做了认真校订,认为不选《在敌后方的两个路线》为宜。送审后,邓表示同意。
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后,中共中央决定编辑《邓选》第三卷。
1993年5月4日,邓小平对编辑组报送的拟收入《邓选》第三卷的部分文稿进行了初审。指出:“这部分内容不少,可以编一本好书出来。但要加工,要仔细推敲。现在有些东西没有理清楚,看起来费劲,那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本本,大概占三分之一,文字上要下功夫。不成熟的东西,连贯得不好的东西,解释得不清楚的东西,宁可不要。”6月9日,编辑组给邓小平写了第二次报告,其中包含8篇整理稿。6月11日,邓小平读完后满意地说:“可以,就这么干。”
这8篇中有一篇《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邓选》中第一次讲香港问题,内容很重要。1982年谈话的当时,双方商定不发表,因为中英谈判刚开始,中国收回香港的决策还没有宣布,非常敏感。现在,这些情况早已成为历史,编辑组认为可以在第三卷中发表。其中讲到如在过渡时期香港发生严重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这一点,在编第三卷时,香港还没有收回,仍有敏感性,但中国的这一态度已经众所周知。编辑组把这些想法写在报告中,向邓小平请示。邓小平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并且指示:“这篇文章要加一个长一点的、详细一点的注释。注释要把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过程、谈判的主要点都反映出来,要写明中国的意见是撒切尔夫人及英方参加会谈的人表示接受了的。当时谈判谈得很细,谈到驻军的问题。我说,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表现的形式主要是驻军。后来又为一个很小的问题争了起来,就是双方今后在什么地方进行磋商。我说,可以在伦敦、北京、香港3个地方轮流进行。这些问题英方后来都表示接受了。所以,外国人说我敏锐。基本法也是在双方达成谅解和几个协议的基础上才搞成的,英国也同意了。可以把整个中英谈判的过程搞个备忘录,写 嗦一点不要紧,找个合适的时机发表,配合当前的斗争。要让大家知道,是英方不守信义,我们是守信用的,这个问题可以做一篇好文章。”
后来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作的这个长注,共2700多字,比这篇谈话的正文1800字还长,在党的文献编辑史上是不多见的。
“这是个政治交代的东西”
从5月份起,编辑组将拟收入《邓选》第三卷的全部文稿整理稿,分14批陆续报送邓小平逐篇审定完毕。6月30日,编辑组送了第三次报告,包括送审13篇与第三卷总目的草稿。
7月7日,邓小平看完这批稿子和总目以后,说了几点意见:
(一)这本书有针对性,教育人民,现在正用得着。(二)不管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讲的东西都不是从小角度讲的,而是从大局讲的。(三)编到南方谈话为止,这样好,段落比较清楚。(四)要加加班,速度快点,争取早点出。
8月17日,邓小平阅完另一批文稿后说:我主要看能不能连贯起来。这是一本比较好的书,没有空话,要快出。8月24日,邓小平在读完编辑组送审的整理稿后说:“文选印成清样后,发一二十位同志看看,请他们提意见。”“实际上,这是个政治交代的东西。”
9月23日,编辑组向邓小平汇报了送中央常委和其他有关同志征求意见的结果。邓小平说:算完成了一件事。我的文选第三卷为什么要严肃地多找点人看看,就是因为其中讲到的事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不能动摇,就是要坚持,不能改变这条路线,特别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变为事实。邓小平在此提到的路线,就是南方谈话反复强调的“党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