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旅游市场要摈弃“宰客”式繁荣

发布时间:2012-02-11 07:00  来源:新京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随着舆论对三亚“宰客”事件的关注,还有一些旅游城市也被卷入了“宰客门”。网友投诉的地方不仅有三亚、厦门,据媒体报道,春节期间,香格里拉、丽江等城市均存在类似问题。

 有人在香格里拉疑似遭遇“药托”,买了14万元的藏药;有人在丽江遭遇黑车、黑导游,还有古镇酒吧美女酒托“敲竹杠”。

 某些旅游城市、景区“宰客”现象由来已久,并不新鲜,可是最近为何非议再起,成为一些城市迈不过去的“门”?

 现在,中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其规模与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旅游研究院1月10日发布《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4》,预计2011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8%。在已经公布数字的30个省区市中,有6个省的总收入超过3000亿,有21个省的总收入超过1000亿。

 这些数据均表明,旅游已经成为一个市场规模在2万亿以上的产业,甚至成为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在全球经济不振,国内经济结构转型面临难题的情况下,各地旅游产业表现优异、增长迅速,可以说是扩大内需的一大“亮点”。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皆应珍视旅游业的这份“成绩单”,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法治环境。

 显然,持续发酵的“宰客门”事件则带来了一系列的追问:在2万亿左右的旅游收入中,有没有“宰客”的收入?很多地方在享受着旅游增长红利的同时,究竟为旅游环境的改观做了多少实质性的工作?如果,旅游环境得不到实质性的改善,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能否持续?

 大量的游客投诉至少在事实层面表明,一些地方在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旅游环境的改善之间出现了严重脱节。很多地方政府往往热衷于大手笔投入当地旅游景点的硬件,却在规范旅游市场、塑造良好的旅游软环境方面,少有作为。

 这当然和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需求有关。比如,地方官员有短期的政绩需求,十几亿元投入景区当然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打击“宰客”等种种行为虽关系当地的长远发展,却往往见效慢。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即便在这方面“零作为”,往往也不会影响旅游收入的增长。

 然而,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终究要付出代价。现在,很多网友已经发起对某地旅游的抵制,而三亚等地的旅游花费甚至已经高过新马泰出国游的费用。游客并非总是弱势,国内旅游市场并非绝对不可替代。“宰客”之风不刹,某些地方旅游市场环境不能得到根本改善,那么,恐怕很多国人就要用脚投票,不再去旅游或者出国旅游了。

 很显然,这既不符合地方利益,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现在,有必要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进行一场旅游环境的联合整治,对一些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景区予以惩处,同时对相关地方监管者进行问责。

 而旅游市场发生的事情,也再次表明,突破经济结构转型的难关,需要政策刺激、扶持,同样也需要良好的市场和法治环境。杜绝“宰客”式的市场繁荣,才会有健康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社论)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