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6日下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问负责人造卫星工程的张祥根: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张祥根回答:“我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二系1964年的毕业生。”周恩来接着问:“‘军工学院’现在怎么样了?”张祥根答:“‘军工学院’已经分了。”周恩来不解地问:“怎么分了?”在座的国防科委领导简单地介绍了“军工学院”分建和内迁的情况。周恩来很惊讶:“‘军工’已经分掉了,我怎么不知道?”有人插话:“被林彪的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分掉了。”周恩来闻言不无惋惜地说:“‘军工’这样拆散,太可惜!‘军工’还能不能恢复?恢复起来要多长时间?”
汇报结束前,周恩来拿着名单一一询问汇报人员的姓名、年龄、籍贯及毕业学校。当问到上海新江机器厂总体室主任、负责卫星总体运载工具的邓崇嘏,知道他是“哈军工”五系的毕业生时,他感叹地说:“又是一个‘军工’学生,‘军工’真是出人才啊!”
1973年,在中央军委召开的一次专委会上,周恩来再次提到:“‘军工’拆散了,可惜!”叶剑英在1973年见到刘居英(陈赓去世后,刘居英任“哈军工”院长)时,也不解地问:为什么把那个学院拆散了?
对“文革”前的“哈军工”,周恩来是再熟悉不过了。“哈军工”创建时,周恩来向毛泽东力荐陈赓为“哈军工”的首任院长兼政委;他主持专门会议解决“哈军工”的经费、师资等问题;“哈军工”建成后,他曾两次到该院视察;有一次路过哈尔滨,他还特意委托夫人邓颖超视察了该院的学员食堂,告知学院领导要注意学员的身体健康。他深知,“哈军工”在中国国防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国家的战略武器有许多都在这里研制,大批科研人才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对于“哈军工”的被拆散,他在去世之前“可惜”之声不断,可见“哈军工”在他心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哈军工”还能恢复吗?谁能承担起这个重任呢?
与此同时,“哈军工”人一直对学院退出军队序列十分不理解:1953年8月26日,毛泽东在给学院的《训词》中提到“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地改善和进步。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为什么仅仅过了13年,这一任务就过时了呢?因而,“哈军工”人一直梦想着重新回到军队的怀抱。
邓小平二度复出后曾指示国防科委拿出一份“筹办国防科技大学”的具体方案,以延续“哈军工”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