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三好生称号,家长并不感到惊喜,因为班上光得三好的就有一打不止,再加上进步之星、体育之星、阳光少年等表彰,几乎人人都有奖!虽然没有正式放假,但是很多学校的期末表彰已经进行完毕。对于孩子一学期的表现情况,很多家长心态复杂:既希望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拿奖,又希望这样的奖不要太多。(1月15日《 扬子晚报 》)
孩子获得三好生称号,家长和孩子都会高兴,因为这是对其学习和表现的肯定,可一个40人班级30个三好生,那这样的三好生,就变成了批发的三好生,还有多少榜样示范意义?
为何会有那么多三好生?显然不是因为个个符合三好生标准,而是因为“正是升学需求和家长的这种‘要奖’心理让学校在评奖问题上很难办,有时不得不增加名额顺应‘需求’。”原来,只要你有要求,你和教师“谈得来”,就能够让孩子获取三好生。这如同大学里的班干部一样,因为求职时,用人单位会看你有没有在大学里担任过班干部,于是班干部泛滥成灾,最终变成了谁都不相信的班干部。
三好生是学生的最高荣誉,应该是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相符合,但因为三好生的“另外用途”,比如为升学增加份量,因此,孩子没有具备三好生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取,而教师在种种被迫无奈之下,也就搞起批发三好生的生意,多多益善,学生和家长虽然脸上含笑,但谁都知道其中的含金量已经是相当低了。
其实,批发三好生,则是教育学生作假,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但要想使三好生权威起来,必须要把三好生和升学脱钩。这显然在目前是很难办到的,毕竟这涉及到教育资资公平分配的问题,只要校际之间还不平衡,就会有择校,就会使三好生成为筹码。“现在南京的所谓名校签约录取学生时,最低要求一到六年级每学期都要是三好,功课全优。”一语道破天机。(郭文斌 原题:批发的“三好学生”失却榜样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