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治疗“恐节症”,少问多倾听

发布时间:2012-01-23 08:13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谈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啊?”“小朋友,期末考试考第几名啊?”“去年赚了多少钱?”“吃什么长这么胖啊?”春节走亲访友,被问到这些问题是不是很头疼?昨天,网上发现了一份《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列表》,表中罗列出长辈们爱问的毒舌问题,让围观网友倍感“亲切”,不少网友直言:“你们这样问,还让不让人过年啊!”(1月19日《现代快报》)

 患上了“恐节症”,除经济的原因之外,文化与观念的冲撞成为了主要因素之一。社会进步之下,观念的多元、思维的活跃,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别于父辈,在婚恋、事业、处世等方面,有着多样的选择,同时也注重个人感受与隐私的保护。

 当春节回家与家人及亲朋好友相聚,原本各自独立而不相干的圈子,却交叉在了一起,话题的选择终究是交流不可避免的问题,处于上位的长辈,过问年轻人个人的问题,大抵是出于关爱,并不存在何种恶意。

 然而,通常都点中了他们不愿意提及、甚至是痛感的神经,的确让人感到很尴尬。这种尴尬其实体现出了现代社会代际沟通的障碍,是文化与观念各异的必然。对于很多的长辈来说,他们并不了解孩子们生存的环境,并不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在追求什么,缺少了共同的语言,使得关爱找不到放矢之的;而对于很多的孩子来说,或许对父母及长辈的文化环境,缺少必要的洞悉,对于直观的表达,本能的抵触多于应有的理解。

 春节是人的春节,也是文化的交融,团聚的意义更应该是分享与分担,不从心理上消除代际之间的距离,欢乐与祥和就会大打折扣。有道是和而不同,允许观念的差异,承认方式的差别,才可能在交流上找到契合点。所以,包容才是治疗“恐节症”的解药,对于父母长辈而言,或许该少些唠叨而多一点倾听;对于孩子们来说,或许该少些埋怨而多一点理解。(房清江)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