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毛泽东三赋粟裕指挥决断权
称"不要请示

发布时间:2012-01-21 07:4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粟裕大将是我军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深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赞许。特别是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粟裕指挥部队连续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等一系列经典战役的胜利,让人们真正领略了这位军事天才杰出的军事指挥艺术。当然这些胜利的背后也蕴涵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对粟裕的高度信任与大胆任用。中国古代就有“将在军,不从中制”的古训,深谙中国古代文化的毛泽东自然清楚这一道理,因此,在战争期间多次赋予粟裕指挥决断权。这些授权为粟裕指挥一系列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创造了必要条件。

 孟良崮战役前夕,毛泽东电示粟裕:“当机决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

 1947年5月10日,顾祝同命令欧震、汤恩伯、王敬久3个兵团向莒县、沂水至淄博一线推进。蒋介石的“急先锋”汤恩伯不待欧震、王敬久两兵团统一行动,就指挥第一兵团8个整编师向沂水、坦埠方向进攻。当天深夜,华野指挥部侦察得知,汤恩伯兵团的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先头部队已经进至河阳以北的苗家庄、界湖,有继续进犯沂水模样。这两支部队位于敌军右翼,比较暴露。陈、粟当即决定,首先歼灭该敌于沂水、苏村地区。他们一面下令参战部队向预定战场开进,一面上报中央军委。

 但是,粟裕认为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并不是理想的打击对象。这两支部队属于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号称“猴子军”,打仗很狡猾,又比较顽强,同他们作战难有俘获,往往打成消耗仗。因此,作战命令下达以后,粟裕一面指派专人给参战部队调配充足的弹药,以保障参战部队用强大火力攻歼该敌;一面密切注视敌情的细微变化,寻找更加有利的战机和最佳作战方案。

 5月11日,张灵甫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从垛庄出发,经由孟良崮西麓,向坦埠以南华野第九纵队阵地进攻。敌人的行动引起了粟裕的高度重视。当天晚上,华野技术侦查部门截获汤恩伯限整编第七十四师于5月12日攻占坦埠的电令。粟裕根据从各个渠道得到的情报,查明了汤恩伯兵团的作战部署:以整编第七十四师为中心,整编第二十五师、整编第八十三师为左右翼;又以整编第六十五师保障整编第二十五师侧翼,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保障整编第八十三师侧翼;限于12日(后改为14日)攻占坦埠。同时查明,王敬久兵团之第五军、欧震兵团之整编第十一师等部已由莱芜、新泰出动向东进犯。整编第七十四师与左右两翼国民党军相距只有一至二日行程。

 粟裕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有利战机,立即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不打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改打中路强敌整编第七十四师。迅速就近调集几个强有力的部队,以“猛虎掏心”的战法,以中央突破对付敌人的中央突破,从敌人战斗队形的中央契入,切断对我威胁最大的中路先锋整编第七十四师与其友邻的联系,将整编第七十四师全部干净消灭掉。

 粟裕这一新的设想,是在辩证分析敌我态势及其发展趋势、权衡两种作战方案的利弊得失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然而,这也是一个既有取胜把握又有一定风险的决策。能否取得胜利,关键在于正确的决策和巧妙的指挥。粟裕认为,只要缜密部署,指挥上没有失误,就可以实现全歼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意图。战机稍纵即逝。粟裕立即把他的想法向陈毅汇报。陈毅当即表示赞同:“好!我们就是要有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陈、粟决定,以5个纵队担任总攻,4个纵队阻击援敌,歼灭整编第七十四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特种兵纵队配属主攻部队作战。同时将这一新的方案上报中央。5月12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粟裕的电报指示:“敌五军、十一师、七十四师均已前进。你们须聚精会神选择比较好打之一路,不失时机发起歼击。究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决策,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1]

 中央军委授予陈、粟“当机决策”的权力,体现了毛泽东、中央军委对陈毅、粟裕的充分信任。“我们不遥制”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风格。熟悉中国历史的毛泽东,深知“将在军,不从中制”的道理,他主张在保证全军指挥集中统一的前提下,给前线指挥员以临机专断的权力,反对遣将用兵而“遥制方略”、前线将领指挥作战“咸听成旨”的用兵“弊法”。这些都为争取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最终,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歼敌32000余人,彻底粉碎了敌统帅部“鲁中决战”的计划,严重挫败了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