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媒体记者的关注和调查,最终用铁证证实了一起当地车站工作人员与“黄牛党”伙同带无票乘客上车以牟取私利之事实。无论当地车站管理者如何辩解,都无法“洗脱”车站工作人员利益熏心,坐收渔利之下对“黄牛”的放纵。这一涉嫌违法和涉嫌不作为的“黄牛带客上车”现象值得警惕,也应想方设法予以查处打击。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现实。是不是仍然存在大量的想赶在春节回家的人,在没有合法的获得车票可能的情况下,将“找黄牛”帮忙带上车作为他们唯一可以回家的选择?
这是一个沉重的诘问,但一次次残酷的现实已经足以证实。春运期间已开通网络订票,但“排队6天6夜”却买不到火车票的报道时有耳闻;售票网站一开始售票,热点地区车票几秒钟之间“全部售罄”、被“秒杀”恐非个别;订票电话的连连占线、久打不通;漫长的等待、一次次的注册与点击,却落得失望而归的不在少数。“返乡的摩托车大军”,虽有交警的全程护送,但总给回家族带来一份莫名的心酸;“背母回家”的亲情,总令人不忍卒睹……这就是“一票难求”的现实写照。其实,这也正是催生“黄牛”、催生部分人群被逼无奈之下哪怕是多掏100元、200元也要先上车后补票的最主要根源。
运力的“先天不足”是残酷的现实,而在回家需要远远大于现实“回家保障”的弊端之下,我认为一个看似“非法”的“黄牛带客上车”,未必不是一种“次优”的“回家救赎”。“黄牛带客上车”,实际上就是以一个可能“非法”的方式获得了一个“正义的回家结果”,所以,在今后取缔“黄牛”和加强对“黄牛”监管之下,我们又必须以一颗“悲悯之心”看到多数外来者“回家之难”。某种意义上,解决回家难问题比打击“黄牛”更急迫、更符合人心向背。释放客运空间、从根本上增强运力,让亿万回家的人们可以轻松舒适地买到票、上得了车,方能真正避免“抓了‘张黄牛’,又来了‘李黄牛’”的尴尬。
毕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