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1年1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1年CPI同比增幅达5.4%,远高于国家年初制定4%的红线。与此同时,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5%。这也意味着,2011年在银行存入1万元,不但没有正收益,反而亏掉190元。
(1月16日财讯网)
存银行“亏”钱,理由十分简单,那就是利率太低。而利率低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降低企业的负担,以便于更好地帮助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笔者认为,这只是决策层和管理层的一厢情愿。因为,从这些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这项居民“让利”、企业“赚钱”的政策,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是在一系列不规范行为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合理的转移。具体可概括为两个方面的矛盾。
其一是信贷资金投放上的矛盾。按理,居民“让利”的存款,应当主要投向能够给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带来积极作用的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些年的资金,大多被银行放给了政府融资平台、开发商和极少数国有大企业了,政府融资平台在短短的几年内规模达到十多万亿,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且,银行在贷款利率的掌握上,也是明显亏待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明显偏高,收取的各种中间费明显偏多。这意味着,居民在存款上的“让利”,并没有能够有效反哺到自己工作的企业,反哺到自己手中,而是给了与自己关系不大的行业和贷款主体,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其二是利益分配上的矛盾。按照相关规定,存款利率是“死”的,贷款利率却是活的,可以上浮。这就给了银行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特别在政策紧缩的情况下,这种裁量权就变成了银行与民争利最有效的手段。去年以来银行不断上浮的利率和收取的中间费,不仅让银行赚得钵满盆溢,一个个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也让广大企业和居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亏”得认不了家门。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允许银行贷款利率上浮,不要求银行对存款利率也上浮呢?
眼下高利贷等地下金融活动之所以活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居民手中的现金没有出路、没有投资的渠道。存银行“亏”钱,投股市,风险实在太大,且中国的股市已经到了普通投资者每投必亏的地步,投房地产,实力不够。
正因为如此,对居民存款“亏”钱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不要再让居民为这个问题纠结、烦恼。一方面,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虽然已对此作出了要求,但是,能否真正加快步伐,还需要操作层面拿出更多的行动和办法;另一方面,要规范银行的经营行为,规范相关的政策规定。至少,不能再让银行用损害储户和贷款主体利益的行为去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同时,要积极创造机会,逐步打破银行业的垄断行为。当然,加大价格控制力度、防止物价上涨,以及稳定股市、增加居民投资渠道等,也是减少居民存款“亏”钱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谭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