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资产阶级的蒋介石的办公室是出人意料的俭朴,而代表农民的洪秀全得府邸却是那么腐败奢侈;在总统府大门插上红旗的士兵不久前还是国军,而立下头等大功的这支部队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琢磨不透的南京总统府故事
蒋介石的办公室与洪秀全的天王府
老南京都知道,总统府在汉府街。如今,门牌号码是长江路292号。 1927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主持的国民政府以及下属的行政院、参谋本部和主计处在这里办公。
参观过总统府的人都会有同感,相当简朴。蒋介石的办公室在二楼119,只有三十多平米,靠墙几个文件柜,一张办公桌,几把椅子,所用家具极为普通。蒋介石上班的“子超楼”办公楼只有一部老掉牙的电梯,嘎嘎作响。据说,蒋介石从来不坐电梯,走上走下。电梯是给来访的老先生们准备的。也许是这个原因,侍卫长懒得更新电梯。
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只要提到蒋介石政权,头脑中第一个印象就是贪污腐败,铺张浪费,没有一个好东西。看到蒋介石的办公室之后,这一指责有点站不住了。
蒋经国去世以后,他在台北的故居已经对外开放。设备家具之简陋令所有参观者感动。现在,蒋家第四代已经完全退出政坛,他们需靠自己努力工作才能谋生。对于蒋家的一些孤寡老人,台湾政府不得不定期给予一些补贴。蒋介石活着的时候,不喝酒,不抽烟,连茶都不喝。
在小学和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太平天国是一场伟大的农民起义,洪秀全是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洪秀全刚进南京就按照自己想象中的九重天庭来建造天王府。从展出的模型来看,天王府规模极大,分内、外两城,周围十余里。内城叫“太阳城”,外城叫“金龙城”。外城仿照北京故宫,建有三大殿。主殿称“金龙殿”,后面有二殿和三殿。金龙殿高大宏伟,“雕镂工丽,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庭柱用朱漆蟠龙,鸱吻用鎏金,门窗用绸缎裱糊,墙壁用泥金彩画,取大理石铺地”。较之历代帝王有过之无不及。天王府的第一期工程用了半年。第二年开始第二期工程。计划中的第三期工程覆盖面积还要大几倍。
为了盖天王府,洪秀全不仅拆毁了许多庙宇和明朝宫殿,还下令拆毁了大批民房,从安徽、湖北无偿强征工匠,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工,稍有不从,立即杀头。倘若让洪秀全得逞,祸国殃民,连满清王朝还不如。
是谁攻进了总统府?
解放南京,攻进总统府是中国革命的划时代事件。那么,是哪支部队首先攻进总统府,立下不世之功?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在长达五百多公里的江面上,分三路突破。东集团以第三野战军的第八兵团(陈士渠部)和第十兵团(叶飞部)为主力,从镇江、江阴一线突破。中集团由第三野战军的第七兵团(王建安部)和第九兵团(宋时轮部)为主力,由芜湖一线突破。西集团由刘伯承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在安庆一带突破过江。
这几个主力兵团在淮海战役之后都接受了一些国民党起义或投降的部队,其中在济南起义的吴化文部编为35军,隶属七兵团。这些军队的战斗力虽然远不如主力,可多少也能起些作用。吴化文的35军被部署在长江北岸的三浦(浦口、浦镇、江浦)。
吴化文这支军队非同寻常,背景极其复杂。吴化文,1920年投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累功升任师参谋长。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善变。
1930年倒戈,背叛冯玉祥,投奔军阀韩复榘。1938年接受蒋介石改编,任旅长、师长。抗战初期,他曾经率部在泰安等地与日军作战。此后,与八路军不断发生摩擦,残害共产党人和抗日人员。1943年,他投靠汪精卫,当了汉奸,被委任为日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协同日军进攻八路军。1945年5月,吴化文率部投靠蒋介石,摇身一变,被任命为第五路军司令。1947年3月,吴化文带领国民党整编八十四师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1948年4月,他率部进驻济南,归王耀武指挥,防守济南西线。1948年8月,吴化文在9月16日率两万名官兵战场起义。1949年2月和解放军的鲁中南纵队合编为第三野战军七兵团下属的35军。
仅仅两个月后,吴化文这支部队被派往浦口,在战略部署上并没有打算起多大作用。哪知道,东西两路突破之后,国民党守军司令汤恩伯急令南京守军撤退,准备固守上海。国民党军队连夜撤退,南京顿时成了真空地带。吴化文见机行事,立即带兵渡江,一枪不放,长驱直入。老天呐!他对这里太熟了。以前他在这里接受过汪精卫的召见,聆听过蒋委员长的指令,熟门熟路,根本不用向导,一点儿弯都不绕,直接赶到总统府。总统府的守卫早已树倒猢狲散,跑得踪影皆无。1949年4月24日,35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总统府,拣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由于种种原因,第35军于1950年1月撤编。从组建到消失,35军存在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是解放军历史上寿命最短的军队。从此,攻占总统府的战功就再也没有哪个部队来认领,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位战斗英雄回忆说,是他和战友们把红旗插上了蒋介石的总统府。
历史经常和人们开玩笑:南京总统府中发生的故事让人琢磨不透。
代表资产阶级的孙中山和蒋介石是那么俭朴,代表农民的洪秀全是那么腐败、奢侈。
把红旗插上总统府的士兵不久前还是国军。立下头等大功的部队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摘自《万里山川万卷书》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