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综合评论

谢亚龙何以敢说“不是贪官”?

发布时间:2011-12-29 09:35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央视24日晚播出的《新闻调查》节目中,此前落马的一批足坛官员亮相。身穿看守所黄马甲的谢亚龙面对镜头表示,承认自己有犯罪行为。“但我确实不是一个贪官,”谢亚龙说。(12月25日《中国新闻网》)

 在人们看来,审判罪犯的圆满结果莫过于受审者对自己的罪行痛彻反省,对法律的公正裁决的认罪服法,但曾任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足协副主席的谢亚龙,在以受贿罪被起诉受审时却出口否认:“承认有罪”但否认“贪官”。究竟是无理辩解还是对法律无知?值得思考。

 贪官胸前没有挂牌,脸上也没有刻字,是不是贪腐需要事实验证和法律评判。但解读谢亚龙对收钱行为的辩解理由,人们可以看到了时下官员对贪腐行为心安理得的麻木认知,这或对破除官员前腐后继的潜规则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人情交往”是权钱交易的挡箭牌。按照谢亚龙的说法,“我并不是所有人的钱都收,只有关系比较好一些的,才看做人情来处理”,比如把某集团送给的20万当作“奖励”而欣然笑纳。然而,如果谢亚龙不是担任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和中国足协副主席的足坛高官,某集团还会送这份“人情”和巨额“奖金”吗?说白了,行贿者看重的是权力而非“人情”。对于这一点,谢亚龙其实心知肚明:“俱乐部更多的还是考虑到我的职位,希望以这么个由头,以后能更多的得到一些帮助和关照。另外你有了这份权力,人家就想和你搞好关系。有送几万、一二十万的。”这不是典型的权钱交易是什么?事实上,把人情关系、礼尚往来作权钱交易的敲门砖,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才是贪腐行为屡禁不止的致命内伤。

 “温水煮蛙”是贪官蜕变的黑陷阱。对“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涵义解读,应该不是止于追悔莫及的覆水难收,还应当包括“第一次”之后欲壑难填的破窗效应。谢亚龙坦承来足协之前就认为“足协乱”,并且有“想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但苦于没有对原则的坚守和对誓言的践行。从接受老板献金的“事后感谢”,到对接受几万块钱觉得“不算什么”的心理坦然,再到对“足球圈里维护一种‘关系’”的认同默许,谢亚龙在“温水煮蛙”的陷阱里完成了意志消磨、被潜规则异化的蜕变过程。“大环境变化了,我本人也变化了”就是谢亚龙的反省自白。由此可见,保持慎独、慎微的清醒与自制,对考验官员意志、恪守清廉本色至关重要。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谢亚龙的狡辩是无力的,也是可悲的。他的蜕变轨迹警醒人们,反腐倡廉有赖于官员对贪腐乱象的警觉与抵制,莫因防线的失守而成为与潜规则同流合污的俘虏。

(作者:张玉胜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