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一家培训机构的一名外教在斑马线打太极拳拦车引起了网友关注。据报道,这名来自芬兰的外教曾连续五天在一斑马线处观察,发现几乎没有车子礼让行人,尤其是出租车和公交车。于是,他决定在过马路时,用自己学来的中国太极拳动作,提醒司机减速慢行。(12月19日《南方日报》)
外国的月亮未必比中国圆,但这名来自芬兰的外籍教师,其在帮助异国驾车者提高文明素养的表现方式上,却很有独到之处。正如一些网友发出的尖锐评论:国人似乎已大踏步地进入了“汽车时代”,但遗憾的是,在不少驾车者的心目中,“汽车文明”好像还只是一种遥远的传说。正因为如此,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但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车不避人和让人的现象,则并非是种个别存在,而更像一种毫不为奇的“本色表演”。
休怪外籍教师的“斑马线打太极”,不留情面地打出一些国人的“车德之羞”。事实上,生活中与此“行为艺术”异曲同工的汗颜之处,早就比比皆是。譬如,一些城市道路和小区通道上,往往会密集设置起“叹为观止”的减速带。虽然过多设置减速带,是种为了保障交通安全的无奈之举,但归根结底,许多人“汽车文明”的意识不强、得分不高,才是让大马路变成“搓板路”的最大原因。
“斑马线打太极”,不是人醉是“车羞”。一位普通的外籍教师,面对不正常的交通秩序和现象,敢于站出来严肃阻止,是缘于他对法律法规的牢记和敬畏。而相比之下,我们的一些驾车者中,别说是寻常市民,甚至是某些公职部门的人员,常常也无视“车德”,随便抢行。说到这,最近江苏镇江一辆黑色皇冠轿车因在下班时间抢行慢车道被网友曝光,在众网友“人肉搜索”这辆车的背景时,镇江城市管理局局长郭必东实名跟帖承认错误,并就司机抢道行为道歉,便是典型的一例。
没有“汽车文明”的“汽车社会”,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素质问题,更是一种遗害无穷的安全问题。所以,“斑马线打太极”打出的“车德之羞”,最好不要只当做一种“行为艺术”或“黑色幽默”。在我看来,有些文明素养,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来提高,而像“汽车文明”这些方面,未必不能采取“重典施治”的硬招和狠招。
说是“重治”,其实也不见得有多严苛或严厉。譬如,对于普通市民,既然有关法规明文规定行车需要礼让行人,谁若违规多次,就该像对待酒驾、醉驾那样,无妨在扣分同时,再处以一定时间的禁止驾车;而对于那些负面影响更大的公职单位人员不避不让现象,发现几次就停职下岗,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