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微博质疑工程院新晋院士谢剑平院士资格,指其研究“烟草减害”实为高效杀人,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也表示谢的当选是科学界的耻辱。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回应质疑,称谢剑平当选“自有其道理”。
(12月12日 《京华时报》)
“烟草院士”事件持续发酵,从专业人员到打假人士,再到普通民众,其质疑声之浓,恐怕超出了中科院和谢剑平本人的预料。此番院士评选,从内定门到泄密门,再到官员候选人的全部落马,呈现的诡异之态难免让人诟病。而“烟草院士”是否有资格当选,无疑让这种怀疑指向更为明确,院士评选带来的社会争议,还远远没有画上休止符。
烟草是把杀人刀,不仅让吸烟者受害,而且让“亲近者”受伤,有资料显示,吸二手烟者比一手烟的危害还严重。正因如此,公众对吸烟者的憎恨与厌恶,自然转移到烟草行业及与烟草行业从业者。谢剑平贵为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从事的是烟草研究,即便是趋利避害,也只能发挥极为有限的作用,所以其即便在科研上有所建树,也没有什么普世价值。
当然,从事烟草研究的未必就不能当选院士。但其价值应符合大众利益诉求。时下,禁烟是主流。如果“烟草院士”研究的成果,是有助于禁烟而非推广吸烟,其当选自然无可厚非。院士与烟草会形成强烈反差,当两者结合的时候,其评选资格就应更加理性而审慎。要知道,对大众情感的伤害,比谁当选院士更值得考量。
更关键在于,谢剑平“降焦减害”是否伪命题还需学术论证,像这样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还没有得到业内普遍认同情况下,将其纳入院士序列,对院士形象本身也是一种伤害。公众质疑的,除了“烟草”这个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外,更多的还在对院评选公正和公平的质疑。当程序正义和结果公平都受到质疑时,不管是谢剑平还是张剑平,结果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烟草院士”应是纠结民意的真实表达。
从事烟草研究本没有原罪,参与院士评选也是其固有的权利。但至于其获选的理由,却必须告诉公众。既然“众院士投票,自有其道理”,那么何不将这“理由”公之于众,仅仅“对控烟有贡献”的定语,很难打消公众疑虑,并体现评选的正当性。公众有权知道“烟草院士”当选的“道理”,如果连这样的道理都讳莫如深,不但对当选者本人不公平,对院士形象也是一种破坏。更关键的是,通过这种“道理”的较量,或对于院士选拔方式的改革,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