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体报道,两个骗子冒充中央领导秘书,承诺为人提拔官职、保留面临整合的煤矿,诈骗山西3名受害者109万元。
3名受害者中,其中一名是副处级干部,一名是煤矿老板,都是见多识广之人,按说是不会轻易上当受骗的。但他们仍然被两个水平不高,用假牌照、假名片的骗子骗倒。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规则的失效。受害人之一的郭某,是为了将“副处”提“正处”,才去求助于骗子,但问题是,郭某为什么宁愿相信一个不怎么靠谱的人,却不去按规则来谋取升职?而作为煤矿老板的葛某,同样对潜规则迷信得五体投地,认为只要自己傍上的官足够大,便可不按规则行事。可以说,正是由于社会上存在对于潜规则效力的普遍认同,以及对其“迫切”的需求,才让“总理秘书”有了行骗市场。
再高的智商、再丰富的社会经验,一旦遇到“总理秘书”,便彻底清零。这其实是人们对于权力资源需求过于旺盛的结果——既然权力无所不能、包打天下,谁不想赶紧分上一杯羹呢?可以说,在严重供不应求的寻租权力市场上,能够如愿傍上心仪的“官儿”,已经像是中了头彩似得欢天喜地了,谁还能冷静地去审视权力本身的真伪呢?
所以说,我们更应关注骗局背后隐藏的真问题,一个“总理秘书”现出原形,但权钱交易市场并没有凋零,只要权力还是万能的,肯定会有众多权力资源的饥不择食者。而可以利用的权力一旦出现,照样会引发不辨真假的非理性“哄抢”。
其实,只有当权力褪去神秘面纱,并能够接受公众监督,不再去为潜规则铺设通道,人们才会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当潜规则日渐式微,违规走捷径不再时髦,还会有几个人愿意相信“总理秘书”的神威,并不辨真假地去自投罗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