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毛泽东“三大志愿”折射伟大人格

发布时间:2011-12-02 07:0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961年8月在庐山,有一天毛泽东和他的卫士张仙朋聊天,谈他的志向,他说:“我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主义,对全国干部也是一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我对地质方面缺少知识,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全世界人民去评论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笔者以为,毛泽东“三大志愿”折射伟大人格,体现了他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反映了他笃志嗜学、孜孜以求的开拓精神;折射了他谦虚谨慎、自知之明的科学态度。

 先说,毛泽东的第一个志愿。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倡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他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堪称我党民主作风的典范。当年,在中央苏区,只要有几天战斗的间隙时间,毛泽东就会找来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甚至地主,开调查会。本地的社会结构、风土人情乃至一块豆腐卖多少钱,哪家的水酒最受欢迎,土布和盐、洋火等日用品从哪里进的货,他都了如指掌。在延安,他穿着和农民几乎一样的棉袄,走在街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人和他打招呼,想停下来就停下来和他聊天,大到边区政策的建议、小到农民骂他的一句闲话,他都能声声入耳。建国后,走进红墙深处的毛泽东,常常为见不到群众感到寂寞与烦恼,他就委托警卫战士搞调查研究,有时自己则戴上口罩深入到老百姓中间。

 再说,毛泽东的第二个志愿。毛泽东打算骑马实地考察黄河、长江两岸。这个志愿毛泽东由来已久。特别是对黄河,毛泽东怀有很深很深的感情。这是因为,黄河是中民族的母亲河和文明的摇篮。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东渡黄河出征山西。东征前夕,面对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毛泽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词章《沁园春·雪》。其中,“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句,说的就是黄河。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又专门去看黄河。他若有所思地说:“自古道,黄河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是因为不能站在高处看黄河。站低了,只看见洪水,不见河流。”他无限深情地说: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呵!不谈五千年,只论现在,没有黄河天险,恐怕我们在延安还呆不了那么久。

 最后说,毛泽东的第三个志愿。他的最后一个志愿是: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全世界人民去评论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这个人啊,好处占百分之七十,坏处占百分之三十,就很满足了。我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不是圣人。”“文革”初期,毛泽东说过“不相信那几本小书(指《毛泽东选集》),会有那么大的神通。”这反映了毛泽东的自谦,毛泽东是我党最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领导人,他经常坦陈自己的不足,不是泛泛的,而是具体的,具体指出自己在哪一点做得不对,有过失误。他从不讳疾忌医、文过饰非,这是他一个伟大之处、过人之处。

 毛泽东缘何让世人为之倾倒?“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和他的为人有关。有哲人说,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毛泽东思想就是这种日久弥新的精神;毛泽东就是让人永远怀念、更臻醇厚的伟人。毛泽东永远活人民心中!(萃岚)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