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评审收费的“长寿之乡”凭啥不纠结

发布时间:2011-11-24 07:17  来源:千龙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11月初,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江苏如东县“中国长寿之乡”称号。至此,由该会评选的全国“长寿之乡”已达21个,江苏独占4席。据悉,“目前江苏还有5个县正联系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其它省还有十几个在排队。”记者了解到,“长寿之乡”的评审费用达到“两位数”(11月16日《新华日报》)。

 也算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罢这则报道,笔者颇有恍然大悟之感。原来,听闻了多年的“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其实是2006年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非盈利性法人社团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了评审标准和办法后,才一个个地评审产生的。照着这套班底和程序,我想中国大地“长寿之乡”的不断涌现,应该是非常乐观,甚至是不容置疑的。

 “长寿之乡”称号的魅力何在,相信不用我来过多置喙。但正如媒体报道中所疑虑的,长寿区域本属稀缺资源,如此摩肩接踵地评下去,“长寿之乡”岂不遍地开花、失去了它的珍稀性?——想想确实在理,人们心目中的“长寿之乡”口碑,绝不可能像“大树进城”一般的快速容易。到头来,“你有我有全都有”,试问这到底该怪“授出的牌匾”太多,还是应怨“长寿的门槛”太低?

 “长寿之乡”后劲十足的“冒尖”势头,或许只是令人纠结的一面。透过报道披露的消息,公众油然而生的一个疑惑是:达到“两位数”的评审收费,凭什么可以充分断定“并不影响评审的权威和公正”?

 尽管组织评审的中国老年学学会是家非盈利性社团,其所收取的相应费用,也已明确释称主要用于“摸底初审”、“委托评估”和“专家评定”三个方面。但这语焉不详的“两位数”收费,究竟是按什么标准定出来的,又有谁能证明收得多不多,却很难让人吃下“定心丸”。毕竟,“牙防所的故事”,至今仍在社会公众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业内人士称,一个地级市只能授一个“长寿之乡”,现在江苏如皋、如东先后获授已属破例。且不说“长寿之乡”的这种“授法”是否科学合理,至少有一点,便可观出“长寿不难”的端倪。这就是,现在使用的“长寿之乡”评审标准,其实都是5年之前制定出来的。莫说有些指标和要求,可能已远远落后于“与时俱进”的要求,单是一个如今国际通行的“健康而不失能”的长寿理念,目前“长寿之乡”的评审中就无瑕顾及。

 各地争创“长寿之乡”的热情,自然可以理解,也并非是一种纯粹的“政绩贴金”。但不得不说,“长寿之乡”是靠“传”出来的,还是热衷于“评”出来的,却很值得有关方面的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而一个“不影响权威公正”的收费评审形式,是否真的足堪担当“长寿之乡”的绝对公信,无疑尤须引起重视和警醒。说白了,公众对评审收费“长寿之乡”的纠结,正是表达了对这块“金色招牌”的珍惜爱护。(司马童)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