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11月18日的报道,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教育部就专门召开了中小学校车试点工作启动会,决定在6个地方试点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工作。仔细查阅这6个试点地区,把它们放在中国的版图上来比较就会发现,这都称不上富庶之地。
一直以来,上至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对“屁股底下的腐败”深恶痛绝。然而现实又照射出它的残酷和无奈。公车私用等现象依旧严重。
笔者刚走访某国家级贫困县的几个乡镇,发现当地一把手的公车丝毫不比一些县委书记的档次低。另外一个事实是,就在其中一个镇,孩子们上学还要摇摇晃晃地爬过一座破败不堪的铁索桥。为何不架一座桥公路桥?答案不言而喻:没有经费!
曾几何时,经费困难成了很多政府部门的口头禅。架桥修路缺经费,修学校建卫生院差经费。我想,那些充满求知欲望的孩子没有校车坐,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差钱吧。但如上述乡镇同样诡异的是,为何公职人员开着超标的公车,喝着茅台的时候怎么就不差钱呢?
近日媒体多有列举国外校车如何特权者。作为一普通国民,实在不敢奢求咱们的孩子能如某某国家的孩子一样“特权”起来。但求政府能在公车改革的执行上不是那么无力,期待公车改革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的校车制度。
这笔账单不能由教育部门独自承担。同样是纳税人的钱,以常识断定,养儿育女的人都会赞成把公车浪费的那一部分转移到校车上来吧。(罗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