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结/图
广东女孩黄妮超读初二时检查出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2007年,黄妮超考上了南方医科大学。大学时曾同时打4份工。今年6月,黄妮超大学毕业,因为患病,初试便被很多单位拒绝。7月份,她开始把每天的经历写成日志,为此,网友称之为“临终日志”,并呼吁为黄妮超募捐。
(11月14日《新京报》)
我们听到了很多为黄妮超感叹命运不公的声音,看到了很多试图改变其命运的爱心举动。这些举动的背后有很多感动,也有很多怜惜。尤其是当人们知道黄妮超的病如果不是因为没钱等原因被耽误了,是不会恶化到如今的地步时,更显出了一种愤怒,甚至将这种不满迁怒到了很红、却总是红不到关键地方的慈善机构。
可是,我却觉得黄妮超的人生又是完美的,因为至少到现在,她用自己不屈不挠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与做法,谱写了别样的人生价值。当很多人面对这种疾病,面对这种困难,一蹶不振,甚至自寻短见的时候,黄妮超却用顽强的斗志,用自己的双手去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精神,在时下有些迷乱的价值现实面前,显得无比珍贵。或许说,黄妮超用自己在生病期间的感悟,为很多人在选择人生的道路上,提供了一些帮助与启示。从这个角度说,真正生病的不是黄妮超,而是整个社会弥漫的怯弱风气。
是的,如今的社会压力很大,物欲横流,各种“奴”的存在,压得很多试图奋斗的人们,有些喘不过气来。于是,很多人开始感叹命运的不公,感叹生不逢时。之前,有调查显示,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焦虑”的时代,大家都在焦虑,遇到困难或者遇到点不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报复欲望。而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的做法,反过来又激发了更多的焦虑,最终焦虑让社会不公以及价值观俨然成了一个无法突破的恶性循环。
按理说,黄妮超有理由表现一些不满,毕竟她的病已经十年了,这期间,全都靠自己或者家人来支付治疗费用,那些总是喊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慈善组织此时不知道在哪里,总是说要让每个人都看得起病的医疗制度,也不知道在干吗……可是黄妮超显然没有抱怨,而是选择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事实上,尽管如今的病情并不乐观,但她却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包括打工给家里减轻负担等等。这种面对现实所表现出的奋斗精神,是需要整个社会学习甚至膜拜的。
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个20多岁的女孩敢于直面困难,显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尤其在价值观领域。也许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困难,有的只是我们内心的软弱。价值观的孱弱,以及由此带来的整个社会神经的怯弱,而敢于直面,就已经意味着主宰了困难,当然,此时的结果如何显然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