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少共国际师”从组建到撤编始末

发布时间:2011-11-06 06:2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青少年组成的武装部队。与其他国家的青少年组织战时只参与后勤、游击等工作不同,这支存在仅18个月的由“红小鬼”组成的部队,经历了短暂而辉煌的战斗历程。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少共国际师”部队官兵表现出年轻人的朝气和战斗精神,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英勇战斗,屡建奇功,为红军战略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相关史学研究或权威报刊登载的文章中,关于“少共国际师”组建与编成等一系列问题,说法常常不一致,即便有研究者先后对一些问题进行过考证【石军:《“少共师”若干史实的考证--我的几点管见》,《党史纵横》1994年第12期;李家福:《也谈“少共国际师”--兼与方培虎同志商榷》,《党史博采》(纪实)1996年第9期;李树增、曹广录:《也谈“少共国际师”--兼与方培虎、李镜、朱仁学同志商榷》,《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但并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为此,笔者在查阅大量权威历史文献基础上,考察了“少共国际师”几个实质性问题,得出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敬请方家教正。

  一、关于“少共国际师”的成立时间

  1932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1933年2月8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在粉碎敌人四次“围剿”的决战前面党的紧急任务决议》,要求“最大限度的扩大与巩固主力红军,在全中国各苏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原文无时间。苏区中央局《斗争》1933年7月25日第19期登载的1933年6月6日《苏区中央局关于扩大红军的决议》中说“自今年二月中央局正确的提出了‘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和‘动员所有模范营[队]模范赤少队整营整团加入红军去’的任务(见中央局2月8日紧急决议)”。据此判定紧急决议时间应为“1933年2月8日”。】。

 1933年5月中旬,在江西宜黄县西南红军总部驻地举行的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上,红军总政治部向中央提出了建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参见萧华:《中国青年的灿烂花朵--回忆“少共国际师”》,《艰苦岁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94页。】。5月17日,时任中共少先队中央总队部总队长王盛荣向少先队发出迅速完成组建“少共国际师”的号召参见《红色中华》1933年5月17日,第80期。。5月20日,少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为完全彻底的粉碎四次‘围剿’,须要更快的完成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少共中央局决定由江西征调四千,福建征调二千,闽赣征调二千,到今年‘八一’节为止,完成‘少共国际师’”【《少共苏区中央局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建党以来重要文件选编(1921-1949)》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12页。原载1933年5月21日出版的《青年实话》第2卷第16期。】。23日,少共(青年团)中央局发出指示信,要求少共江西、福建、闽赣省委抽调优秀共青团员、少先队队员组成3个军区少年先锋团【参见《红色中华》1933年6月29日,第89期。】。6月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扩大红军的决议》,强调必须执行中央局2月8日紧急决议中提出的“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和“动员所有模范营模范赤少队整营整团加入红军”,提出要通过“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彻底实行优待红军条例”、“加紧政治动员”、“采用突击方式以扩大红军”、“有计划的领导和动员赤少模范队整个组织加入红军”等措施,完成“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 综述(1)、文献(1)》,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第761页。原载《斗争》1933年7月25日,第19期。】。6月下旬,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部在瑞金召开了江西、福建、湘赣、粤赣等省和边区的少先队队长联席会议。朱德总司令亲临大会讲话,他分析了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根据地面临第五次“围剿”的严重情况,阐述了动员青少年积极参加“少共国际师”的迫切意义,号召团和少先队的干部、团员和少先队员踊跃参军,用武装上前线的实际行动,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参见李镜:《儒将萧华》,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83页。】。6月30日,中革军委决定,自1933年起,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 综述(1)、文献(1)》,第771页。原载《红色中华》1933年7月23日,第95期。】。为了在“八一”前完成创建“少共国际师”的任务,反“围剿”主战场--中央苏区江西省兴国县长冈模范乡干部“日着草鞋去办公,夜打灯笼访贫农”,深入到广大乡村挨家挨户做宣传发动工作,用自己的模范行动,组织青少年积极报名参加红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少共江西、福建、闽赣省委在“八一”前如期完成兵员征集任务【参见《红色中华》1933年8月1日,第98期。】。


  8月5日,“少共国际师”成立大会在博生(今宁都)县跑马场召开,中央军委会代表王盛荣首先致词,他略述了“少共国际师”成立的意义及任务,并代表中革军委向“少共国际师”授旗。最后,江西省军区政委李富春宣读了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政委的贺电。自此,集中了3个省少年先锋团的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参见《少共国际师成立》,《红星》1933年8月13日;《壮伟的少共国际师授旗典礼》,《红色中华》1933年8月22日,第104期。】

  9月3日,即第19个国际青年节,经过一段时间紧张训练的“少共国际师”在成立地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大会宣读了周恩来代表中革军委发来的贺电。随后,新任“少共国际师” 政委萧华作了具有强烈鼓动性的讲话:“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今日在博生正式宣誓。整装待发要出征,粉碎敌人‘围剿’莫延迟。我们都是青少年,愿把热血染红旗。”【李镜:《儒将萧华》,第89页。】随后,全师官兵高唱《少共国际师出征歌》:“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少共国际师出征歌》由时任中华苏维埃少共先锋队中央总队部副总队长兼总训练部长张爱萍所作。参见《神剑之歌--张爱萍诗词、书法、摄影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开赴前线。

  二、关于“少共国际师”编制的沿革

  “1933年6月初,红一方面军部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编,取消了军一级编制,将小师小团扩编为大师大团。”整编后,“部队辖第1、第3、第5军团和由12军改编的独立第1团。其中,第1军团辖第1、第2、第3师,共9个团;第3军团辖第4、第5、第6师,共9个团;第5军团辖第13、第15、第34师,共9个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 综述(1)、文献(1)》,第40页。】其中的第15师,是专门为稍后成立的“少共国际师”而预编的,但人们一直以称“少共国际师”为荣。

  “少共国际师”组建时,辖第58、第59、第60团,部队归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军委会代表王盛荣8月5日在成立大会上宣布:“少共国际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XX军团第XX师(即红5军团15师,作者判断)【《壮伟的少共国际师授旗典礼》,《红色中华》1933年8月22日,第104期。】,所辖三个团随后也分别改成了第43、第44、第45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70、76、82页。】。8月15日,红一方面军下达行动任务命令,红15师(少共国际师)为总预备队。【《朱德年谱(1886-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347-348页。】

  9月4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向军委呈报请示:“拟调萧华任十五师政委,冯(冯文彬,作者注)任政治部主任。”【朱德、周恩来、杨尚昆给军委的《关于十五、十九师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任命》(1933年9月4日),中央档案馆藏,档案号33-22。】1934年5月15日,军委电令“少共国际师”(红15师)改隶红1军团领导【参见《彭绍辉日记》,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第7页。】。

  “少共国际师”开赴战场后,官兵们在将军殿、团村、大脑寨、驿前、广昌、石城等地,进行过几十次战斗,仗仗打得残酷壮烈。然而,持续一年多的激烈战斗,部队伤亡严重,由成立时的八九千人【参见《红色中华》1933年8月22日,第104期。】锐减至不到三千人【参见《彭绍辉日记》,第63页。】。

  1935年2月9日,中央红军长征转移到云南扎西。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红军战斗人员锐减,尽管各军团、师、团、营、连的番号依然存在,但是,有的军团实际兵力不到以前的一个师,有的师的实际兵力不到以前的一个团,有的连队才几十个人。为了提高部队机动作战能力,中革军委决定在组织上对中央红军进行整编,精简机关,充实战斗部队。2月10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签署《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全军进行整编。【《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周恩来军事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73页。】其中,包括“撤销红军第1军团第15师,人员分别编入红军第1、第2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大事记(1)》,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第131页。】。至此,“少共国际师”也就成了历史名词。

  三、关于“少共国际师”领导人的变更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成立后,年轻的官兵们在师长陈光和政委冯文彬《红色中华》1933年8月22日,第104期。的率领下,立即展开了紧张的军政素质训练。

  但不到一个月,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命令当时正在前线的青年部长、年仅17岁的萧华迅速返回总部谈话,向他宣布了军委的决定,准备任命他为“少共国际师”政委,并鼓励他“年轻干部带年轻的兵,这样的部队更有朝气”【参见萧华:《忆周恩来同志对红军青年工作的关怀》,《解放军报》1980年1月5日。】。11月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5军团政治委员朱瑞、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签署命令,任命萧华为第15师政治委员【参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委任令(政字第十一号)》,中央档案馆藏,全宗号351,1933年第23本,第163份(中央军委各军1933年卷40号)。】。由此,萧华在成为“少共国际师” 第二任政委的同时,还成为了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委。该师首任政委冯文彬改任师政治部主任,首任政治部主任罗华明出任15师第45团团长(不久改任政治委员)【参见《壮伟的少共国际师授旗典礼》,《红色中华》1933年8月22日,第104期。其中,“罗华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大事记》(1),第74、79、85等页中的记载为“罗华民”。】。

  11月,陈光与吴高群对调工作,陈光任红2师师长,吴高群任“少共国际师”师长参见黄瑶:《名将陈光的一生》,《军事历史》2007年第5期。。12月12日,在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中,吴高群被炸成重伤,不幸于24日牺牲,年仅23岁。吴高群殉职后,原红7军团参谋长曹里怀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师长。【《干部履历表--曹里怀档案正本》,存总政治部档案馆。】曹里怀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到“少共国际师”之前,曾在红军大学学习。

  1934年5月,红5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朱瑞向周恩来等红军首长提出建议,拟调彭绍辉任15师师长,李槐(曹里怀,作者判断)任军团参谋长【董振堂、朱瑞:《拟绍辉任十五师长李槐任军团参谋长》,中央档案馆藏,档案号502-3-66-4。】。随后,红9军团第34师师长彭绍辉成为“少共国际师”第四任师长【《彭绍辉日记》,第2页。】;6月,曹里怀到红5军团任参谋长【《干部履历表--曹里怀档案正本》,存总政治部档案馆。】。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少共国际师”担负掩护中央纵队和殿后任务。在彭绍辉和萧华的带领下,“少共国际师”奋勇作战,虽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成功地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随着“少共国际师”撤编工作的展开,军委对该师领导也作出了调整,彭绍辉调至红1军团司令部,任教育科科长。《彭绍辉日记》,第62页。萧华调至红1军团政治部,任组织部部长【《萧华生平年表》,《萧华画集》,解放军出版社,2011年,第302页。】。政治部主任冯文彬调至红1军团政治部,任组织部副部长兼巡视团主任【《彭绍辉日记》,第63页。】。“少共国际师”的撤编等善后工作,则由末任政委罗华明负责。之后,他调至红5军团破坏部任部长。

  “少共国际师”是一支由“红小鬼”组成的部队,从1933年8月5日成立,到1935年2月10日撤编,虽仅存一年半时间,但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既为中国工农红军书写了辉煌篇章,同时也为党和人民军队培养锻造了一批栋梁之材。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中有的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的担任中央国家部委领导,而更多的是供职于人民军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作者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学员一队军事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作者:梁培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