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国内柴油供应紧张问题危及农业用油,发改委于10月29日约谈了两大石油集团,并要求两大集团加大敏感及库存薄弱地区的资源投放,切实保障农业“三秋”生产等重点用油需求。昨日两大石油集团均在官网首要位置披露已采取多项举措保供。
(11月3日《新京报》)
但愿,发改委约谈石油巨头,能够尽快终结这次油荒——“两桶油”如果真想终结油荒,应该能做到,因为这次油荒还是人为闹出来的。一位石油市场分析人士称:“三季度是传统的柴油消耗旺季,两巨头出手收购地方柴油资源,并且对外停批柴油,人为造成柴油供应紧张,阻止柴油价格下滑以追求利润。”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高目标,然而对国企来说,为国分忧、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要比利润最大化这个目标更高。特别是垄断国企,国家赋予其垄断地位,初衷应该是让它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需求服务。不幸的是,石油巨头一再因为以市场垄断地位谋取不道德的经济效益而每受诟病。一降价便闹油荒,以油荒“逼宫”涨价,已经成了它们的拿手好戏。
对资源性行业的行政性垄断,本意是通过政府主导来保障资源性产品市场的安全与秩序,那么,我们对国有石油垄断体制应该给予理解。然而,从动辄闹油荒、成品油价涨快跌慢、油价内外有别等等问题来看,成品油市场的安全与秩序情况很不理想。
垄断国企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而不顾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它们通过垄断地位牢牢控制着原油进口权与成品油出口权,名义上说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垄断;另一方面,一旦有机会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它们便想方设法跳出或绕开垄断国企应遵守的规则,转而以“市场”的规则行事,比如以惜售限购阻止油价下滑,大量收购囤积柴油以为将来卖出好价。
也就是说,中国的石油巨头,一边垄断着,一边又“市场”着,两边的好处通吃。曾经几次被发现这样的情况:“两桶油”一边在国内惜售,闹涨价,一边将大量的成品油低价卖到国外;全然不顾垄断国企应该遵守的垄断规则,更不要提社会责任。
然而,垄断国企逃避责任义务也好,不守规则也罢,根本问题出在监管失灵。“两桶油”其实有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否则,发改委约谈它也没用,而两巨头一边同时收购地方柴油资源,一边却是供应紧张,乃是人为制造油荒的一个证据;并且,“降价”与“油荒”总是这样如期地“巧合”,不能不激发我们的想象。
如果说,垄断国企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规则与责任次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办法的就应该是政府监管;那么,再次出现大面积油荒,乃至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深层问题其实是政府部门的失职。特别是,垄断并“市场”着的石油巨头如何炼成,这个问题,不论国资管理部门,不论市场管理部门,都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