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引领青少年从小养成孝亲敬老美德”,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孝子。(10月31日中国广播网)
这个“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的新闻一出,立马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其中不乏一些质疑和批评的声音,因为很多网友觉得这是一种“道德量化”,而且“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的目标也无法准确衡量,不太靠谱。
客观而言,道德确实无法被简单地量化,但我们不能据此就简单否定“孝子工程”的积极意义。
其实,“孝子工程”最大的现实意义不是培养出多少名的“标准孝子”,而是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向广大青少年灌输孝的意识,培养他们孝亲敬老的思想美德,带动更多人的有孝心,有孝行,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孝为美的社会氛围。虽然孝心作为人类的美好品德之一,无法被简单量化,但是却能够被人为培养。不管是通过学校,还是通过家庭,当孩子们从小就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孝的教育,受到孝的熏陶,那么这种品质就会在他们的心底扎根,成为伴随他们终生的一种道德品质。
而且,“孝子工程”的组织和实施者,通过调查、研究和总结,已然把这种教育和培养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使其具备了科学依据,符合了教育规律,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我们一说到孝心孝道,似乎只是父母长辈的责任,只能通过父母的说教来培养。至于什么年龄进行孝道教育最好,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最容易为孩子所接受,父母长辈只能根据经验而来。但是通过“孝子工程”,我们知道4岁到6岁是培养孩子孝心的最佳时期,这就是“孝心培养适龄化”,这就是科学。
“孝子工程”确实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轻易否定“孝子工程”的意义。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的时代,孝道正被多数年轻人所忽视,这种时候,重提孝道,弘扬孝德,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