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蒋介石在日记中的:陶成章遇刺

发布时间:2011-10-29 06:08  来源:新华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陶成章(1878-1912)字希道,号焕卿,浙江会稽陶堰(今绍兴县陶堰)人,光复会创立者之一。曾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太后未果,后只身东渡日本学习陆军。回国后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民国创立后,他力辞接任浙督,积极准备北伐,设北伐筹饷局、光复军司令部,任总司令。1912年1月14日凌晨,被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35岁。

    ■ 身后事

    陶成章遗体运回杭州后,葬在西湖风林寺(今杭州饭店所在地)前、秋瑾烈士墓的西面。当年追随陶从事革命活动,后因制造供革命之用的炸弹不幸爆炸身亡的杨哲商与沈由智两位烈士,附葬陶墓之左右,人称陶杨沈三烈士墓。同时,在杭州西湖和绍兴东湖相继建立陶社,还在绍兴创办成章女校,以作永久纪念。民国5年8月孙中山到绍兴时,亲自到东湖陶社致祭,并题“气壮山河”匾额。1964年,三烈士墓迁葬于西湖鸡笼山。1981年夏再迁杭州“辛亥革命烈士陵园”,与徐锡麟之墓为邻。

    1912年1月14日的上海,天气尚寒,但毕竟时令所限,残冬将尽。时局也正如这时节,清廷虽尚在,但民国已告成立,各省大半响应,革命如烈火烹油,千年帝制冰消,不过旦夕间事——冬天都快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一夜,陶成章大约也正怀着这样的憧憬,躺在上海广慈医院病房里,沉沉睡去。直到午夜时分,枪声响起。

    暗流上海滩

    陶成章何许人?陶成章,号焕卿,浙江绍兴人,光复会开山元老兼该会沪上领袖。光复会是东南一带极具影响力的革命团体,成立尚早于同盟会,秋瑾、徐锡麟等先烈,蔡元培、章太炎等贤达,皆出自该组织。1911年11月3日光复上海之役,也颇赖光复会出力,当时同盟会在沪首脑陈其美率先举事但进展不利,若无光复会相助,他非但绝难成功,可能还有杀身之虞。结果后来手腕娴熟的陈其美反而当上沪军都督,而稍后浙江都督汤寿潜调任中央,陈其美竟有得沪望浙之念,更让陶成章深感不忿。

    本来光复会的誓词中有“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之句,但一来当时还不能算“功成”,二来在持身严谨的陶成章看来,有道德瑕疵的陈其美若上位,不啻为劣币驱逐良币。于是陶利用光复会在浙江及南洋的人力财力资源,在上海设立光复军司令部募兵筹饷,俨然有分庭抗礼之势,同时光复会也为他造势,一时浙江各界推戴陶成章任都督呼声甚高。

    可惜陶成章在浙虽有人望,但身居上海,黑白两道处处皆是陈其美的势力,二人素来不睦,陈其美更因陶成章望重江南,深以为忌,暗露杀机。陶成章也觉出了危险,他一面发公开信明言自己无意浙督,以缓解陈其美的猜忌,一面离开住所四处避居,于1911年12月30日,搬进了广慈医院。

    医院枪声

    广慈医院位于法租界金神甫路,1月14日凌晨时分,两个不速之客乘着夜色潜入医院,熟门熟路上了二楼,找到第六病室,轻轻叩门,低唤“陶先生”。房中躺着的,正是陶成章。或许是深夜被叫醒,大脑尚未完全清醒过来,陶成章也不多想,披衣下床去开房门。门一开,突然一只枪口直抵上来,顶住陶成章面门,来人更不打话,扣动扳机,陶太阳穴中弹,当即倒地。两名刺客转身出屋,陶成章的属下闻声赶来,但刺客持枪外闯,他们阻拦不住,只得任其扬长而去。医生抢救,可惜伤在要害,已回天无术。

    陶成章遇刺,沪上震动,孙中山来电哀悼并责成上海方面缉凶,陶的死敌陈其美也不得不做姿态,又是公开追悼,又是悬赏抓人,可是这案子没法查下去。刺陶的两名凶手,一个是光复会叛徒王竹卿,本是盗匪出身,身手了得但为人嗜赌,曾挪用公款赌博,被陶成章严责,心生怨怼,暗中投入陈其美门下。另一个名叫蒋志清,是陈其美结拜兄弟,若干年后,他改了个名字,叫蒋中正,字介石。后来蒋氏在日记中直承此事:

    “陶成章亦回国即与英士(陈其美)相争……且欲以浙江之光复会代(同盟会)为革命之正统……及陶亲来运动余反对同盟会,推章炳麟(章太炎)为领袖,并欲置英士于死地,余闻之甚骇,且怨陶之丧心病狂,已无救药,若不除之,无以保革命之精神,而全当时之大局也。”

    蒋对陶的描述多无凭据,有妖魔化之嫌,未可尽信,但从中不难看出两点:1.蒋感到陶的存在不利于陈其美;2.倘若陶氏主政浙江,光复会的力量会威胁到同盟会的“革命正统”。因此,虽无有力证据证明蒋之刺陶出于陈其美主使,但他的行为确属为大哥帮忙、为社团做事。小弟如此知情识趣,做大哥的不能亏待,陈其美随后安排蒋跑路,去了他曾留学过的日本避风头。

    性格即命运

    性格即命运,陶成章的结局大概是命里注定。

    根据现存记载分析,他大约属于胆汁气质型,特点为坦诚、直率、果敢、暴躁。他初出茅庐时就计划过刺杀慈禧太后,足见其胆魄;后来留学日本,参与组建光复会,筹划起义,指点江山,同志章太炎“每戏呼为焕卿强盗或焕卿皇帝”,亦足见其豪气。

    不过这种性格的人缺点同样明显,陶成章待人严厉,他制订的光复会会规,据当时也在日本并曾受陶之托代保管章程的周作人回忆,“记得有一条云:凡犯规者以刀劈之。”另外他为人好猜忌、不能容人(陶本人自评),与同盟会联手时,数度要求孙中山资助,未果,便愤而声称孙中山将募集的革命款中饱私囊,引起轩然大波。与陈其美的交恶,更能看出陶氏不以情商见长,他在日本见过陈出入声色场所,后来当着孙中山之面劝陈“戒嫖”,1911年共谋起义时又当众以此说事儿,拒绝将光复会所募资金分给陈其美使用,理由是“恐你拿了公款去嫖”,气得陈一度拔枪相向。

    而陶成章最为后世铭记的还是其无私与简朴,他倾其所有于革命,生活窘困衣衫褴褛,在日本加入光复会的鲁迅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用麻绳做腰带的困苦的陶焕卿”,敌对阵营的梁启超也誉他“当代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人格魅力,于是可见。

    反思暗杀时代

    1月22日,上海绍兴会馆将陶成章骨灰迁来杭州,归冢西泠桥畔凤林寺。革命元勋被埋在了革命胜利后的第一个春天里,一同下葬的,还有早夭的民国政治伦理。

    在革命发轫之时,“暗杀”或可算是对敌斗争的必要手段,有时“流血五步”即可致“天下缟素”,绝对的低投入高产出。但惟其如此,容易让人产生惯性,乃至依赖性,习惯甚至迷恋于暗杀的“简单粗暴行之有效”,懒于计较是否合乎道义。于是,打击面也越放越大,直至“政见对立等于可杀”,至此,其流弊滥觞,终不可免。

    陶遇刺后,《大共和日报》曾刊文反思:“弹丸匕首者威敌之具,所以济军队之不足。若以纤芥微嫌,循环报复,甚至片言龃龉,亦借此以泄愤,甚惧乱之无涯矣。”不幸的是,这种反思没能使人警醒,反而成了一个魔咒,刺陶案的直接凶手王竹卿、疑似幕后主谋陈其美,也都死于暗杀,竟似报应不爽。1913年又发生了影响更大的宋教仁遇刺案,而且从早期的陶宋到中期的廖仲恺直至末期的李闻血案,整个民国史,政治暗杀层出不穷,最早作为革命先声并屡立奇功的“暗杀”,最终杀死的是一个政权的民心、形象,乃至执政合法性。

    《左传》云:“君以此兴,必以此亡”。信乎哉?!

    撰文/曲飞

 

 

    ■ 评价

    陶君抱革命宗旨十余年,奔走运动不遗余力。光复之际,陶君实有巨功。猝遭惨祸,可为我革命前途悲痛。

    ——孙中山《致浙江都督府令查陶成章生平行宜电》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