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解释公告称仍坚持新规定,淘宝商城表示将“不会让步”。
(10月17日 《京江晚报》)
网上看马云的微博,字里行间透着深深的无奈,但也能感受到,他坚信自己正在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所以他执拗地坚持着。而事件的另一方——小商户们,则显得委屈。面对突然更改的“游戏”规则,他们被弄得措手不及。要说不愤怒,怎么可能?
作为消费者,我们当然愿意支持电子商务平台为提高商家信誉、确保商品品质而做的努力,但从另一个方面说,随着淘宝这类平台的兴起,普通消费者又是最可能怀着创业梦想,而成为小卖家的群体。所以在这次新政事件中,淘宝商城和参与攻击的小卖家获得的支持,几乎各占一半。但任由这种胶着状态持续下去,那无疑又是个“双输”甚至“多输”局面。幸好,商务部开始介入,反淘宝联盟也开始暂停部分活动。但主管部门这时的介入,显然已经晚了点。
经济的快递发展过程中,不少领域都会存在的“原罪”行为,即其行为明知不合规范甚至不合法,但主管部门要么为了促进某个领域的发展,而选择在初期睁只眼闭只眼,要么是疏于顾及。淘宝的发展正是如此。当初为了让淘宝做大,马云和他的团队选择了容忍小卖家们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当淘宝和其他领域一样,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要想谋求更大的空间时,就必然要提高门槛,清除这些“原罪”。
所以,淘宝商城这次经历的“阵痛”,固然是马云所说的提升商家诚信的必然,但究其根本,淘宝一开始的纵容才是迫使自身付出代价的深层原因。其实,这样的局面本来可以避免。如果主管部门和淘宝不是一开始忽视了这个平台上诚信体系的建立,不是采取纵容的态度“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那或许淘宝刚开始的发展速度会慢点,但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将无辜的大卖家和买家拖入权益受损的境地。
如果说,主管部门在之前的监管上已经有过疏忽,那今天,在淘宝和小卖家的协商中,相关部门则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职责。甚至,政府更要从这次的事件中吸取教训,以牺牲规范赢来的发展机遇,纵使可以更快地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但最终付出的管理成本和经济代价只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