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首页图片

老地名,留下城市几多印迹?

发布时间:2011-10-20 14:32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地名,留下城市几多印迹?

近七成受访者呼吁加强保护传承

 

 ●调查提示●

 镇江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旧城改造稳步推进,令人欣喜。然而一些具有文化特色、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却正在渐渐消失。如何保护老地名,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本期调查围绕这些话题展开,共收回纸质问卷153份,另有378名网友通过金山网、镇江网友之家等网站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需要保护老地名,近六成的市民希望相关部门加强保护力度。

  

您认为对于即将消失的老地名,需要保护吗?

 对于我市新建小区和道路的名字,您觉得具有城市文化内涵吗?
 

 老地名承载历史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需要保护

 古城镇江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保护老地名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有意义吗?82.9%的受访者认为老地名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15.2%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1.9%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意义。那么是否需要保护这些即将消失的老地名,有68.8%的受访者给出肯定的答案;21.5%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挑选有特色的保护;8.2%的受访者表示没必要保护,1.5%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

 “搬迁了,虽然居住条件改善了,但一想到那些熟悉的老街巷没了,总有些伤感……”提起老地名,几年前从老城区搬迁的市民周先生很是感慨。熟悉的老地方没了,他不忍心老地名也成为遗憾。“一个老地名的背后凝聚着几代人的记忆,倾注着人们的情感,没了的话,挺可惜的。”

 保护工作还有欠缺

 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力度不够

 对于老地名的保护,55.3%的受访者认为保护工作存在欠缺;27.5%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差,需要补补课;只有17.2%的受访者认为做得很好。那么,哪种保护方式更有效呢?62.2%的受访者选择了将老地名作为新小区的名字;23.5%的受访者倾向于在原老地名的显著位置竖立标志牌;还有14.3%的受访者认为在公交站牌上保留老地名比较好。

 “新建小区取代了不少老地名,但这些老地名其实深深植根于镇江人的记忆里。”不少市民表示,希望今后凡是有老地名的地方,保留原有名称。

 新地名缺乏文化内涵

 超五成受访者认为新地名文化缺失

 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不少新小区、新道路也随之崛起。这些新地名的文化内涵如何?调查结果显示,53.8%的受访者认为完全没有文化内涵;26.7%的受访者表示有的有,有的没有;还有17.2%的受访者选择其他;只有2.3%的受访者认为有。

 对于老地名的保护,历来争议很多。像镇江西站此类保留却容易产生歧义的老地名是否有继续保留的必要?60.7%的受访者表示很有必要,可以留住城市的记忆;23.4%的受访者表示有利有弊,很难说清;15.9%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

 记者近日走访一些新楼盘,发现新楼盘的名称,不是洋味十足,就是求大求奇。某小区售楼处工作人员表示,相较传统的小区名,洋名会显得小区更有品位,容易被购房者记住。市民刘先生认为,古城里出现洋名,总觉得有些别扭。“还不如多挖掘一下独具镇江文化内涵的地名,对市民来说可能更有吸引力。”

  本报记者 景泊 配图:谢志斌

相关报道:

地名文化保护,任重道远

 地名往往是一个地方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的重要反映,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现象。有些地名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市不少老地名逐渐消失,如何更好地保护老地名,尊重历史文化,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

 ●不少老地名正在消失

 镇江市地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上个世纪以来,我市大规模开展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随着政区撤并、街巷改造、企业拆迁、居住区兴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众多的老地名宣告消亡。“不少有着悠久历史、充满古韵、脍炙人口的路、街、巷名不断从地图上消失,让人感怀。”镇江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殷金彤介绍,例如清真寺巷、荷花楼巷、大爸爸巷、小爸爸巷、磨刀巷、银炉巷、黄花亭、东西城根、西成里、余福里、西家湾、潮岸池巷、吴园对巷、拖板桥、三阳巷、大盛家巷、小盛家巷、胭脂巷等40多个镇江老地名即将消失。

 “这些老地名目前还没有正式注销,因为我们从公安部门了解到,这些地方尚有部分户籍没迁出,所以还不能作为消亡地名处理。”她介绍。

 ●古城镇江地名文化格外丰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在编制《城市地名总体规划》时专门设置了一章“地名文化保护”,在对我市的老地名、古地名深入研究、考证的基础上,将切实保护和继承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地名,尽可能地保证地名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元朝时城区已有“隅七、坊二十七、市五、街七、巷二十八”,清光绪年间发展成6市、24坊、35街、154巷。城市三面环山,一水横陈,城内有许多河网和小山丘,故地名中多出现山、水、湾和庵、观、寺、庙名称的地名。

 据市地名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市有众多以历史人物和文化命名的街巷,如中山路、伯先路、将军巷、张家巷、尤唐巷等,以及御带桥、七星巷等以故事为地名和青云门、演军巷等以文化军事为特点的地名。还有许多是反映历史上的重要建筑的,如镇江著名的“三山、五岭、八大寺”等古建筑,以寺、城、楼、桥命名的地名也为数不少,如清真寺街、弥陀寺巷、荷花楼街、第一楼街、观音桥巷、千秋桥街等,“这些承载着古城镇江历史记忆的老地名里,有太多故事可以诉说。”

 ●保护地名文化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市十分注重老地名的保护和传承,先后命名了梦溪路、朱方路、润州路等老地名,并将市中山路小学面前的路恢复“仁章路”的老路名。

 殷金彤介绍,市地名办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老地名,曾经计划向南京等城市学习,将一些具有意义的历史地名立碑,“但由于缺少经费,所以一直没有实现。此后,我们也与房地产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沟通,希望他们做好历史地名的保护和传承,在项目建设地立上地名碑,但推行起来难度很大。”她介绍。

 殷金彤说,有些城市为了做好历史地名保护,特地拍摄相关电视片进行宣传,“不过,这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就我市来说目前还没有启动的可能。”她说,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历史文化,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希望全社会都能提高保护地名文化的意识。

  本报记者 胡冰心

他们用镜头记录城市变迁

 金山网讯 大西路的名字,在镇江可谓家喻户晓。随着城市的发展,大西路深藏的那一段历史在城市拆迁中渐渐模糊,为了将曾经的繁华载入史册,定格那些美好的回忆,润州区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一幅幅画面,记录了一段“路”,更记录了一段历史和文化。

 “大西路不少街巷正在拆迁,我们想用相机记录下一些城市的记忆。”说起拍摄《影像大西路》的初衷,润州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岗笑称其实很简单,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城区经历变迁成为必然,当新旧更迭,老宅、老巷、老风俗、老工艺渐渐消失时,只有用手中的相机,才能将那段历史定格,“这本影集拍了近两年,我们不停地拍摄,有时甚至是和拆迁进度赛跑,生怕错过一点,留下遗憾。”

 翻开《影像大西路》,从人文,风情,到融合,雅俗,就像走进大西路,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名人故居,老字号老建筑,这些都深藏在民居之中,也许大家平时生活中并不是太在意,但都代表着一段历史。”在拍摄过程中,陈岗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老巷名,“其实很多巷名现在已经消失了,像招商巷等,但这些街巷名却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和文明。”几个老演员在台上唱戏,台下简易的板凳上,坐着一排排入迷的老年戏迷,这样的一幅图片,标注着“三元巷小剧场”的说明。陈岗说,知道这种小剧场的人并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希望这种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人传承了解。”

 大西路的一砖一瓦,都记录着过去的繁华与文明,在陈岗看来,他们用图片的方式介绍着大西路的历史文化,只展示了它的冰山一角,因为这些老街老巷,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唤起他们的灵感与创作热情,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用自己的视角解读这段历史,“大西路已经超越了一个‘路’的概念,更浓缩了一段历史文化,见证了古城的变迁。”(曾海蓉)

 

  评论:

让老地名,再飞一会儿

伍斯

 日精山、月华山、寿邱山……三山五岭八大寺,这一个个美丽的名字,你是否到嘴边又说不全,说得全却又难说得清?它们名字的来历、曾经的模样、几多的变迁、如今的境遇……似乎耳熟能详,却又成遥远记忆,这或许就是老地名,给我们留下的那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吧!其实,老地名留下的,不应该仅仅是记忆。

 诚然,现实是残酷的。当城市中更多高楼大厦崛地而起、乡村里更多新兴小区集中出现,无论是新项目开工建设如火如荼,还是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显示着城乡发展的勃勃生机,也带来了城乡居民物质生活的改善。随着城市发展,一些老地方不可避免地经历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附着其上的老地名自然也不得不面对消亡的威胁。

 事实上,近年来古城大地已有太多宝贵的老地名告别历史舞台。或许未来,步它们后尘的老地名还会更多。正如一种文化本身形成不容易,消亡也不容易,可一旦消亡,再要复活更加不容易。离去尚未太过久远的老地名,或许偶然还会浮现在熟悉它们、眷恋它们的人们脑海里。可岁月匆匆,记忆总难可靠,这些老地名终将归于沉寂。

 好在,相关政府部门甚至是历来被批评唯利是图的开发商也都不同程度地关心起老地名保护传承来。通过公交站台不改名,通过同址新建筑继承命名,通过著书立碑留名……方式多种多样,效果各有不同。比如很多市民熟知的四牌楼就是成功案例,仅因有大西路上那处同名公交站台的坚守,一代代镇江人都将记住这个老地方以及它所承载的那些古城掌故。

 留住老地名,不仅仅是我们对古城发展历程那份追忆。传承老地名,宝库般的文化积淀同样浸润着这座我们深爱的城市。让老地名再飞一会儿,无论是怎样的姿态,都应有绽放的权力。如果说,一个个寓意隽永的老地名,曾见证着古城发展的风雨沧桑,那么,当日新月异的城市嬗变走来时,不抛弃不放弃它们,或许能成为我们用以破解“千城一面”尴尬局面的一件利器。

 网友热评

 魅不可挡:历史更多地是靠传承而非刻意保护,当大家都对历史无知时,所谓的一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没什么意义。

 代表:老地名对苏北人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如老西站、老三号、七号、八号码头。因为镇江在近百年来是通商口岸,南来北往的苏北人只好通过这里上北京去上海,他们的后代也会记住的。现在回看感到可惜,好些新镇江人就已经不知道了。

 马牌轮胎:镇江的路名真让人头疼,江滨路、滨江路,还有纬七路、经五路,搞得人晕头转向,感觉好像汉字不够用,怕浪费资源,这样的路名太机械,不如老地名那样有感觉。

 稼轩:老地名是一种历史传承,新开发的地方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地名,也是为了将来的传承。

 墙面手绘蝴蝶兰:京口闸、花鸟市场、东门等这些老地名应该在公交站台有所显示。

 黄草:老地名属于无形资产,历史积淀,弃之不用,实在可惜。

 布拉格的春天:推广使用老地名挺好的,这些老地名听起来既有韵味,又有历史的厚重感,也利于我们的后人记住历史,传承文化。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