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朱德是怎样当爷爷的

发布时间:2011-10-12 07:25  来源:解放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完春节,朱德几个兄弟妹妹的儿子、孙子、孙女们,通过亲属和四川省委统战部部长程子健,被陆续送到北京。他们是朱子明、朱小兰、朱春元、朱和、朱玉珍、朱香林、朱香兰、朱新民、朱俊书、朱传书、刘德等。

  就在这群孩子到京前后,朱德搬进西楼新居。本来很安静的老人之家,一下子热闹起来。孩子中大的10多岁,最小的才五六岁,有男有女。朱德对这些孙辈们说:“接你们到北京是来读书的,你们还没有为国家和民族做什么贡献,所以也不能享受不该享受的待遇。 ”于是,朱老总除了让年纪太小、需要大人照顾的,以及两个女孩子,暂时先和他们住一起外,就在工作人员的住处找了两间房子,安顿了其余的孩子,并要求他们尽快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孩子们刚来时,头发乱蓬蓬的,衣衫褴褛。康克清帮他们洗头洗澡,并和工作人员一起,到西单商场为每个孩子买了一套新衣服。孩子有大有小,衣服型号各异,整整买了一大包。赵力平回忆:“从那以后,每年我都要陪康妈妈这样采购几次,买四季的衣服,还有鞋子、袜子。反正不论买什么,每个孙辈都得一套。 ”孩子太多了,就设法到后勤部,买一些部队换装换下的旧衣服和鞋子,有的太旧或有点残破,就先拿出去补。

  从内陆山乡间出来的孩子,父母们整日忙于生计,哪有时间给孩子进行什么家教,有的连大小便上厕所都不知道。这又忙坏了康克清,又得收拾,又得教孩子们各种规矩。在安排好这些孩子的食宿之后,又为这些侄孙一一联系好入读的学校。

  在乡村闲散惯了的孩子,突然进了都市的学堂,深感拘束,也读不进书;难改的乡音,既影响他们听课,也不便与同学交流。他们对学习感到吃力,总盼着回到那怎么折腾也出不了圈的中南海大园子,和自家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纵情嬉闹。朱老总对侄孙们的表现,有些光火:“接你们来,是为了学习,做有用之材的,这么畏难、放纵能有什么出息!”他把侄孙们交给警卫部队加以管束调教,克服散漫旧习;还请来老师,利用周日补课,复习课堂知识,教习普通话。经历了一番调教,这些乡村来的孙辈们,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朱和、朱小兰、朱春元后来都上了大学。

  (摘自《文史参考》2011年第6期)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