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楚天金报报道,本打算“十一”长假外出做兼职锻炼自己,谁知父母却开出200元一天的高价要“雇”她回家过节。近日,汉口学院大三女生华丽谈到这个事,惭愧不已。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十一长假是出门旅游的愉悦,是一觉睡到自然醒的放松,可是,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父母而言,十一长假却是和子女团聚的希望,而为了不让希望变成失望,他们甘愿用计天付费的方式来争取最后的机会,面对这样的“雇佣”,难免让人心里涌起一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苦涩。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越来越成了嘴边的歌词而不是实际的行动,或许,只有一次次翘首以盼却以失望告终的的父母才能说得清吧。我们只知道,自己越来越没有“空闲”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已经变得如此地遥远。的确,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为自己辩解:生活的艰辛,工作的不易,现实的忧虑……,所有的这一切都在阻碍着我们回家看看的脚步。或许,在离开父母羽翼荫蔽的岁月里,我们已经学会了圆滑、学会了世故、学会了在故作深沉中隐藏真实的自我,自顾自地“成熟”起来,甚至会不时地为这样的“成熟”沾沾自喜。但是,不知道是否意识到我们为这份“成熟”付出的代价?我们离妈妈的唠叨、爸爸的好饭越来越远了,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疏离了最重要的东西——亲情。
不管表现得如何坚强,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我们都知道,父母用亲情为我们撑起的那个“家”才是最安稳的港湾,当在层层的压力下无法继续坚持下去的时候,那里才会是我们最后的避风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扪心自问:为何却忽略了经营那片宁静的港湾?是不是只有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脸的不如意时才会想起回到父母的身边?难道就因为已经习惯于从那里默默索取,我们就忽略了它的价值?我们就忘记了最起码的回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当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多地开始在镜头前用集体跪拜、洗脚等近乎夸张的方式渲染为人子女的孝道时,我们恐怕没有想到,或者说是在自私的心理左右下拒绝承认,父母真正的希望是让我们可以多多陪他们一会儿,可以让他们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注视着我们,他们需要的,是平淡的时常相聚,而非是那夸张的一瞬间。但不知,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保证,面对父母宁愿付钱也要让女儿回家团聚的急切,又有多少人会产生一种“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的羞赧?
天下父母的心情是相同的,正如为人子女者的惭愧也会是相同的,面对花钱买女儿回家的父母,我们也同样会脸红。或许,妈妈的唠叨真的已经积累了太多,需要向我们倾诉;爸爸的好厨艺也已经生疏了太久,需要我们去品尝。我们亏欠父母的实在太多太多,真的需要用“常回家看看”来补偿,毕竟,与亲情相比,“神马都是浮云”,不是吗?(温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