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辛亥百年的视觉盛宴

发布时间:2011-10-08 07:06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迎来辛亥百年的历史时刻,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隆重播出六集大型文献电视片《辛亥革命》。值得关注的是,该片每集开头都有一段引子,借助典型事例、历史场景,引领观众回到具体的历史场景,可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每集又主题明确,高潮迭起,前后呼应,形成有机整体,可谓视觉盛宴。

 为了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这一鸿篇巨制,中央领导高度重视,中宣部的领导以及中宣部理论局动员来自全国各地学术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组成撰稿组,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精心构思、编撰,数易其稿,中央电视台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了摄制组,用时半年,进行拍摄。很多研究者还主动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帮助撰稿者站在世纪的高度,重新审视这场在中国历史上旋乾转坤的革命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发掘出革命究竟为何发生的深刻原因,呈现革命的艰难困苦,阐明革命对中国,对亚洲,对世界的影响。

 在媒体时代,如何运用视觉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手段,在保证科学性、权威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一致的基础上,提高文献电视片的可视性、知识性,是该片撰稿者和制作者面对的一大挑战。为此,他们选取了大量具体、生动、鲜活的文字和众多首次公开的历史影像,结合大批文史资料、图像资料,借助现代科技,使画面富于动感,跳跃着映入观者的眼帘,产生视觉震撼。该片解说词不仅非常精炼,语义准确,而且植入了很多历史细节和人物对话,再结合相关画面的快速切换,使历史事件的发生,不同人物的登场,思想、观念的转变,井然有序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而不时出现的专家、学者访谈,或画龙点睛,与观众对话,引导人们穿过重重迷雾,认识历史的真相;或鞭辟入里,在历史的长河中,作跨越时空的思考,从而使青少年观众在欣赏精美画面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了解辛亥革命为什么发生,怎样发展、变化的整个历史进程;让中老年观众透过前所未见的影像资料,加深对于孙中山宣传、组织、领导,由众多社会阶层人士参与的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在推翻帝制、捍卫共和的奋争中所遭遇的困难、挫折的进一步理解;让海外华人在观看中,感受到华侨在辛亥革命中曾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体会到历史的脉动,进而加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形成与大陆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

 这部文献电视片并没有因为要突出可视性和观赏性就不加辨别地承袭旧说,而是坚持科学性和客观性,对大量历史事实进行了去伪存真的工作,对于一些失真的历史记录坚决予以澄清。由此,该片做到了融学术性于知识性之中,借现代传媒准确地表达和生动再现了发生在100年前的这场革命的历史真实。

 毋庸讳言,辛亥百年后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认知一定与包括这部文献电视片在内的所有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梳理、再现有关。那么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物质和精神遗产究竟都有哪些?未竟事业又有哪些呢?在《艰难顿挫》、《复兴新途》两集中,编者透过一些具体的细节充分展示出这样的基本事实:毛泽东、朱德、刘伯承、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新中国的缔造者在辛亥革命时期投身反抗复辟帝制,捍卫民主共和,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斗争,流血牺牲,功勋卓著。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与辛亥革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建国方略》中所提出的一系列现代化方案目前在中国大陆的现代化建设中逐渐变成现实。这是我们在海内外出席有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研讨会时,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学者发表的学术观点。透过这部文献电视片,我们更能透过一幅幅精美的画面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大陆所取得的现代化成就不仅仅是对孙中山现代化思想与实践的继承,更是一种发展和超越。

 众所周知,“和平、奋斗、救中国”,这是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对革命同志所寄予的殷切期望。武昌首义功勋们也以“和平统一,利国福民”为基本共识。在该片中,我们还能进一步体会到孙中山语重心长说过的“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番话的深意。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是海峡两岸乃至所有海外华人的共同记忆,唯愿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和武昌首义元勋们的理想,经过人们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变成一幅幅美好的图画,成为美妙的现实。

  (侯 杰 作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