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辛亥革命与镇江

发布时间:2011-10-08 06:06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葛剑雄谈辛亥革命与镇江:

镇江的历史作为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密不可分

 

 作为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的大家,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的史观是讲究实证、不带偏见。研究历史,他擅长用细节说话。他认为,应该把辛亥革命放在历史中间来看,有些现象不只是当时的一个过程,而是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存在。

■ 辛亥革命之于镇江

 日前,葛剑雄教授应市图书馆之邀,在江苏大学为数百名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百年辛亥的启示:统一与分裂》的演讲。虽然来去匆匆,逗留镇江不过数小时,葛剑雄教授还是专门留出时间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我个人的研究重点不是近代史,也不是辛亥革命史,但我对辛亥革命很感兴趣。同时我对辛亥革命的后续影响也做了一定研究。”葛剑雄开宗明义。

 百年前的那场大革命中,镇江人赵声两次组织领导广州起义,“筑成辛亥革命成功的基础”;武昌起义后的镇江光复成为东南地区革命党人以和平方式实现光复的成功范例;镇江光复后新军参加江浙联军进攻南京,使东南大局平定,给民国定都南京有了一个合适的外部环境……这些史实均表明,镇江在辛亥革命中有着其相应的历史地位。

 葛剑雄说,放眼历史,任何一个大事件中,某个人的某种举动或许会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然而,对于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来说,则有其必然性。辛亥革命中镇江的历史作为,是与镇江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密不可分的。

 一头连接上海、一头连接南京的镇江,处于长三角交通要道,同时镇江还曾是整个苏北地区的桥头堡。沪宁铁路线、长江水运通道如动脉血管般一刻不停地运送人流、物流、信息流。从战略的角度分析,镇江分别是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的前沿和后方。

 ■ “百年辛亥”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何在?我们又应怎样“消化”百年辛亥带来的启示?葛剑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非常大。原来整个中国归属于皇帝,土地、人民都是皇帝的私产,所谓的国家实际上是皇帝的“家”。但是共和以后这些资源都属于人民了,至少在理论上是属于人民的。人民可以自己选择政府和领导人。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统一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并不是辛亥革命带来的。其根本原因在于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处在一个“吾即天下”的体系里。可到了晚清,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成了世界的一分子,原来使中国分裂的原因就由内因变成了外因。可以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分裂都是国际大气候的反映。这就是辛亥革命对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启示——你不得不置身于这个世界之中,躲也躲不掉。中国的现在和将来,必须要在世界的格局中去竞争,去博弈。

 其实,这一百年来,不只是中国,整个世界都处在巨大的转型期中。比如“二战”就把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卷了进来,也包括中国。而在“二战”之后,前所未有的两个国家联合体“北约”和“华约”也成立了,世界格局更加充满了变数……

 所以我们看辛亥革命,就应该把它放在历史中间来看,有一些现象可能只是一个过程,有些现象则可能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存在。因此,我们总结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是很重要的,你如果能够正确地理解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今后就会少走弯路,就会有更远大的目标。

 辛亥革命是一个象征,是中国从帝制走到共和的一个转折,而且实际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是从辛亥革命以后才开始的,所以它的影响是深远的,是影响到各个方面的,是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是真正的中国两千多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史料链接

辛亥革命中镇江的历史作为

 百年已逝,如今来回顾这场划时代的大事件,怎样理解它的历史意义?在这场伟大革命中,镇江又有哪些历史作为?

 赵声领导两次广州起义

 辛亥革命中,镇江人赵声的历史贡献在于1910年、1911年先后两次组织领导广州起义。

 1911年4月27日,赵声组织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广州黄花岗起义。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革命党人为国捐躯、甘洒热血的壮举极大地打击了清廷统治,唤醒了民众觉悟,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在组织、领导广州起义过程中,赵声作为新军中一位杰出的革命思想传播者和军事指挥,从江苏到广州培养、积聚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军官,有先后在因发动安庆起义和广州起义而牺牲的熊成基和倪映典,还有在辛亥革命中作出贡献的李竟成、冷遹、柏文蔚、林述庆等人,形成了一个以赵声为核心的辛亥革命将领群体。

 对于赵声等反清革命志士多年从事的革命活动,孙中山曾作评价:“大江上下,夙愿多豪杰之士,十稔以还,烈士奋起,或潜谋狙击,或合举义旗,取义成仁,项背相望,如赵君声、吴君樾,熊君成基,倪君映典,尤其卓然著称才也。”

 1935年版《江苏省鉴》中第九章“艺文与人物”中谈到辛亥革命时这样记述赵声等江苏人物:“恢复国家,其成功之迅速,虽曰:兴中同盟诸会为先导,为中坚,与夫两千年民族精神之总表现,然实际上最有力者,要推新军队之奋斗,而所谓新军队之率先为革命倡,其纪元实在赵声烈士之练兵南京。赵氏所练之新军不啻为当时隐然之革命干部,如熊成基起义于安庆,倪映典烈士起义于广州为最轰烈者,而赵熊诸烈士,皆苏籍焉,此外赵声亲自策划之黄花岗一役,中尤多苏籍健儿。”

 和平光复的成功范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3日上海光复。11月4日杭州光复。11月5日苏州光复。11月8日镇江光复。

 赵声的两位战友林述庆、李竟成,以及同盟会会员杨邦彦在镇江光复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林述庆、李竟成除在新军中分头联络、策动、宣传,对当时驻防镇江的其他部队如守备炮台的千人巡防营、千人新水师营、徐淮巡防营二营等进行说服动员,支持或参加举义,最大限度地孤立驻防旗营4个营近2000人,为迫使旗兵投降作了保证。杨邦彦与林、李积极配合,与其他地方士绅一起做清军官员的劝降工作,在光复前一日主持召开了包括各方人士200多人参加的特别会议,得到全城绅商各界的响应,迫使清军京口驻防副都统爱新觉罗·载穆率全体旗营官兵缴械投降,实现了镇江的和平光复。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镇江不费一枪一弹,便实现了光复。不同于苏州那种清廷江苏巡抚衙门改换为江苏军政府都督府的方式,镇江的和平光复成为东南地区的成功范例。

 为民国定都创造环境

 镇江光复当夜,镇江新军根据上海同盟会中部总会“立即向周围地区扩展光复范围”的决议,迅速由李竟成率徐宝山水师营渡江北上扬州,占领扬州,成立扬州军政分府,并传檄光复泰州、东台、兴化等扬属2州6县。

 镇江光复次日,南京新军九镇统制徐绍桢(赵声的上司)响应革命,攻打南京。但缺乏后援,新军失利,利用拂晓乘雾向镇江退却。败退的九镇新军大量溃退到镇江,镇江新军收容整顿了这些败军,并在镇江组成江浙联军总司令部,进攻南京。

 紧接着,镇江又在争取江宁海军起义、重组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支援武昌起义以及民国定都南京中多次发挥作用……这些都是光复后的镇江在辛亥革命中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由沪赴宁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孙中山乘坐的专列驶经镇江时,除在西火车站举行仪式接受镇江军政代表的欢迎外,从南火车站至西火车站的铁路沿线聚满了渴盼共和的镇江人民,他们在用一种特有的方式欢迎孙中山、欢呼共和的即将诞生。此时,奉命担任孙中山警卫任务的是开往南京的上海先锋队第一大队,由赵声二弟赵馨率领;第二大队则由赵声大弟赵磬率领。赵声的两个弟弟似赵声一样紧紧追随着孙中山。

 
(作者:记者 翟进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