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揭秘建国前宋庆龄的心路历程

发布时间:2011-10-04 06:26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8月28日,宋庆龄在邓颖超、廖梦醒等陪同下到达北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亲自到车站迎接。周恩来说:“孙夫人这次能来参加新政协,很不容易。”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宋庆龄是一位杰出人物,中国妇女的典型代表,她能与蒋介石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实属不易。”(康彦新、史进平:《宋庆龄在1949年》,《文史精华》2007年第3期。)她的到达,正如爱泼斯坦所说:“不止是她个人的事情,而是反映了中国革命中两条洪流的汇合--一条是由孙中山所发起并在晚年改变了导向的,另一条则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它代表了革命的继续高涨并走向胜利和社会主义新阶段。”(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沈苏儒译,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19页。)宋庆龄自己发表的讲话也阐明了最终决定北上的原因:“24年前,孙中山先生把他衷心的愿望遗下给我们,要我们和中国唯一的友人苏联亲密合作。我们一定都记得,他曾怎样欢愉地迎接十月革命,热烈地主张和中国共产党合作。24年后的今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现在可以展望未来,从事建设与复兴的工作,建立一个人民文化与社会进步的新世界,和我们伟大的盟友苏联人民作为同志,携手并进。”(《宋庆龄讲话》,《人民日报》1949年9月7日。

  10月1日,宋庆龄参加新中国成立大典。她回到住处已是深夜,“还久久处于兴奋之中”,“泪眼婆娑,百感交集”地对身边人员说:“这是一个非常庄严的典礼,但是我的内心,却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欢欣与难过,我想起了许多为今日光荣牺牲了的人。”(汤雄:《宋庆龄与她的三个女佣》,第113页。)11月9日,宋庆龄回到上海后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发表讲话,强调:“我亲眼看到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真正革命精神所获得的杰出成就。北京的整个空气,使每个人离开以后,都带了决心,要献出他的每一分力量,来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功。”“我已经看到了新中国--它的长度和高度,它的诞生和生命的开始。”(《宋副主席在沪广播演说,畅谈华北之行所得印象》,《人民日报》1949年11月10日。)

  总之,从1946年7月22日发表声明到1949年11月9日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是宋庆龄思想变化的一个完整时期。她先是坚决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认识到这只会导致国民党统治的崩溃,强调国民党的领导地位是通过实行真正的三民主义来实现的。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她认识到中国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已经到来,中国人民进入了“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与富强的新中国”的时期。对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她北上出席新政协会议,她一度犹豫,但最终决定接受邀请。她北上的意义重大,体现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两条道路的汇合,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作者张皓,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叶维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