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揭秘建国前宋庆龄的心路历程

发布时间:2011-10-04 06:26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同2月20日的表态相比,这一表态虽未明确接受邀请,但亦未回绝。综合来看,宋庆龄犹豫之因大致为:其一,她被荨麻疹折磨着,血压升高。她在致友人信中多次提到这点,并说:“很想尽快治好,这样才好出去见朋友!”(《宋庆龄书信集》(续编),第164页。)

  其二,她对南京中山陵、上海孙中山故居的修缮与保护,以及对弟弟宋子安的财产表示担心。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时“由于不熟习情况”而误入她的住所及孙中山故居,孙中山故居中一个老仆人曾被拘留。她特别提出对宋子安应“加以区别”,因为宋子安听从她的劝告留美未跟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做事。(参见《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册,第47、48页。)6月,她还曾去过中山陵,称“中山陵一带环境比较杂乱”(杨逸:《在宋庆龄身边工作的日子》,《档案春秋》2006年第8期。)。

  其三,她对自己是以特邀代表,还是以民革或妇联代表的身份出席新政协会议有疑问。李维汉曾指出:“她是愿意来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但她可能不愿意作为一个党派来参加。”(《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293页。) 因此周恩来指示邓颖超这个问题“等孙来平后,与她当面商定较为合适”(《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册,第51页。)。宋庆龄虽然支持国民党内民主人士组织一个政党,并建议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朱学范:《我与民革四十年》,第52页。),但是并不打算加入民革。后来,虽然仍被推举为民革名誉主席,但她到北平后“以身体不佳,不惯北方生活,不宜多参加政团业务”(朱学范:《我与民革四十年》,第252页。)为由,表示不再担任。其四,她当时并未打算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任何职务,她对身边工作人员杨逸即说:“我去干嘛呢?”(杨逸:《陪宋庆龄北上参加开国大典》,《百年潮》2010年第6期。)

  7月1日,周恩来代中央拟电,嘱邓颖超再次劝说宋庆龄:“请其参加新政协,至参加政府事……到平后再说”;“为之讲解各种情况和我党政策”,并对上述误会“予以解释和道歉”。(《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册,第47、48页。)同时,她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经多方努力,宋庆龄同意7月10日后北上,但“只拟在北平住半月到一个月”,因为“须在8月6日前赶回上海为其姨母祝寿”。(《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册,第51、53页。)可见,她虽然同意北上,仍不打算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因为中共中央已将10月成立新中国的计划同她沟通。宋庆龄在1949年6月的一封信函中说新中国政府10月份成立,说明她这时已知中共中央的决定。(参见《宋庆龄书信集》下,第193页。)

  随着新政协会议先推迟至8月下旬后又推迟至9月上旬,中共中央争取她“以迟至8月下旬或9月5日以前来平为好”。邓颖超将会议改期告诉宋庆龄,她回说8月底“有事,必须赶回上海”,周恩来意识到“恐系推辞”。(《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册,第50、53页。)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