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山东省中医院的医生为济南市民提供义诊服务。
全国各地近来不断传出医改的最新进展,百姓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和便利:江苏镇江居民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江西乐平市整合村卫生所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此类举措,对于纠正医疗资源失衡正在产生积极影响。
在看到这些令人欣慰的进展的同时,我国长期存在的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的事实仍客观存在。要切实解决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必须把均衡医疗资源当成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既表现为城乡之间,也表现在大小医院之间。在城市,少数大医院优质资源集中,导致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而一些基层社区医院则门可罗雀,常年空转,造成资源浪费;在城乡之间,据卫生部的数据,截至去年6月底,全国2.04万个医院共有327.3万张病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拥有111.3万张病床,只占城市的约一半。农村乡镇卫生从业人数近年也明显下降,当地群众的看病就医难更为突出。
“新医改”提出要更好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取消过度集中现象,各地近年开展了多种探索,如山东推出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卫生人力和技术资源向基层流动;北京则准备按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疾病谱等因素重新规划布局医疗资源。种种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有益尝试。
均衡医疗资源离不开强力的行政推动。按照市场和惯性,新增医疗资源仍会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去年上半年,全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加床位仅占所有医疗机构新增加床位数的不到三分之一,足见均衡资源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均衡医疗资源还离不开诸多制度的配合,如完善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加大财政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引导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等,都需要各地解放思想,结合实际,综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