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条被网民热转的微博,很受启发。网友“李方”说,“饭馆晚餐结账,太太问我要不要开发票。我说,5年前要开,不能让商家逃税;现在坚决不要开,与其让政府把税拿走,不如利润留给商家,最好卡都不刷,现金交易。”
我以前到饭店吃饭是经常索要发票的。我们常常被税务部门教育,向商家索要发票是自己的权利。当个体权利在很多时候还不能充分保障时,有那么一点维护权利的机会,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放弃。后来习惯了索要发票,“维护权利”的意识竟慢慢淡化,因为自己确实没有感到这样的权利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实惠。索要发票只是为了“刮奖”,能中个5元10元,也算是打了折扣。再后来,发票里的“奖”越来越少,甚至“刮”不出来了,每次结账时,饭店服务员会提示,如果您不要发票,我们会送您一瓶饮料或一盒抽纸。想想自己抽屉里厚厚的一沓发票常常当废纸一样扔掉,还不如饮料或抽纸实惠,索要发票的意识更加淡化。
总是打着自己心里的“小九九”,从没想过放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里考量自己不要发票有什么意义。李方说他到饭店吃饭不开发票是有“大理由”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达到7.4万亿元,同比增长30.9%。专家预计,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全年或将突破10万亿。10万亿,“他实在不愿意再为它添砖加瓦了。”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是8.3万亿元,2011年即便后四个月的财政收入同比零增长,全国财政收入也将超过10万亿元。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速,快得有些超出想象。(《中国之声》9月20日)
10万亿元数据出来后,有媒体直接发问,这当中到底有多少还利于民?一笔笔“真金白银”是不是抛向了民生领域?据财政部公布的2010年全国决算,去年全国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方面的支出近3万亿元,同比增长21.1%,用于民生的支出合计占全国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而从财政部公布的今年前8个月全国财政支出主要项目情况看,增长最快的是住房保障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同比增长68%和58.3%。
尽管有专家说“我国用于民生方面支出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速”,但很多时候宏观的数据往往不能转化为个体的切身感受。国家越来越富,民众并没有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富体现在公民个体身上,相反倒是物价上涨的压力,于是不断喊出减税之声。
再回到是否向餐馆索要发票的问题上,替税务部门向餐馆征了税也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权利,不要发票,商家反而会打折或以小恩小惠让利消费者,在虚无的权利和真正的实惠前,你说他们会作如何选择?观念的转变,到底是谁之过?能怪公众缺乏税收观念吗?(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