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切换图片

“养鱼经济”比“包子香精”更可怕

发布时间:2011-09-24 07:24  来源:燕赵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对“蒸功夫包子”进行查封(资料图)

    在安徽省安庆市江镇这座近4万人口的小镇中,约有1.5万人外出经营“蒸功夫”包子等面点生意,分散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合肥等各地。保守估计,每年在外从事面点行业的江镇人银行账面收入就超过5个亿。(9月19日《新京报》)

    一个4万人的小城,每年创造的账面收入达5个亿,如果再加上隐性的收入,这个数据将会更加可观,足以见证这个产业的繁荣。“香精包子”造就的财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光鲜的背后是“带血的GDP”。

    他们自己都不愿吃的“香精包子”,有害无害无需争议。问题在于,如此庞大的产业集群,何以没有受到当地执法部门的整治和管理?当违法行为能为地方经济带来利好的时候,“不管黑猫还是白猫”就会被理解成“只要不伤害本地人,一切都是可行的”。

    广西传销打而不绝,背后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明打暗纵。至于原因,中国反传销协会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当地经济能从中受益,大量外地人涌入能拉动经济发展。当地一些官员也承认,正是因为将其当成一个产业来做,才使传销等违法行为完全失控。

    香精包子具有类似的“传销思维”。走出江镇,面向全国,既没有危害当地人的健康,又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当地自然难以产生打压的动机。这并非一种孤证,从浙江山东等省市地沟油的长期存在,到湖北假军服市场的通风报信,其间除了官商勾结的腐败因素之外,难道没有出于“放水养鱼”的地方经济思维?

    无论是地沟油,还是小作坊生产违规添加剂,查找线索、进行处理并不困难。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监管的难度,也不在于检测手段的落后,而在于监管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之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此外,有的地方政府将“违规生产”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把钥匙,那么这种乱象如何根治?

    这跟“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维如出一辙,都是逐利下的浮躁所致。别以为造假贩假都只是商业行为,这背后有无地方经济利益考量,更值得关注和警惕。(堂吉伟德)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