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镇江:寿邱山怀古

发布时间:2011-09-19 06:57  来源:京江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坐落在江山如画的烟雨江南。这座古城自古就流传着城内有“三山五岭八大寺”的说法。一座滨江城市内竟然神奇地崛起三座山、五道岭,氤氲着八座佛寺的香烟,而且承载着丰富而绚丽的历史文化,实在令人心驰神往!

 这城中“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和寿邱山,其实山体不大,也许只算得袖珍玲珑。寿邱山如今是江苏大学的梦溪校区,南北百余米,高不过20米左右,在高楼林立的今天,几乎要被周围的高大建筑淹没了。可要是翻检它的历史文化,还真正小看不得。

 寿邱山是宋武帝刘裕的故宅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读通鉴论》“宋武帝(刘裕)”条品评中国古代皇帝曰:“汉之后,唐之前,唯刘氏犹可以为中国主也。”

 南朝的宋武帝刘裕,也就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讴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刘裕(363-422)生于斯长于斯的京口故宅,辛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的地方,就是寿邱山!宋《嘉定镇江志》曰:“寿邱山在城中,宋武帝潜龙旧宅基也。”

 刘裕当皇帝以后,不忘在京口的耕牧渔猎的贫困岁月,在他的故宅建造了丹徒宫,将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衲衣置于宫中,“以示子孙”,愿毋忘其本。今学生宿舍名“藏耜斋”本此。

 后来萧齐代宋,刘宋末代皇帝13岁的宋顺帝刘准被迫禅位,齐帝萧道成将他“封汝阴王”,使“居丹徒宫”,并派“齐兵卫之”。实际上把他软禁在寿邱山。萧道成到底还是不放心,设阴谋杀害了他。“建元元年(479年)五月己未,帝闻外府驰马者,惧乱作。竖人杀王而以疾赴。”寿邱山培育了一位杰出的皇帝,也目睹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殒命。

 寿邱山是佛门的千年净土

 皇帝故宅是神圣的,因此自刘宋以降,1600年来,寿邱山始终保持着它的尊荣。经齐梁而入陈,丹徒宫改建为慈和寺,后也曾名云台寺,直至明嘉靖四年(1525年)前,寿邱山一直香烟缭绕,梵呗不绝,是一处佛门庄严宝地。

 到宋代,寿邱山的寺庙称“延庆寺”。南宋绍兴隆兴间,泗州的僧伽塔移至寿邱山上,寺僧奉僧伽像来归寓。因佛光远照,乃改寺名为普照寺。乾道六年(1170年)六月二十二日,赴任四川夔州,途经镇江的陆游来寺中巡礼,发现寿邱山“宋高祖宅,有故井尚存。”寿邱山是城中制高点之一,可眺望江山胜景,“东望京山,连亘抱合,势如缭墙,官寺楼观如画;西阚大江,气象极雄伟也。”(陆游《入蜀记》)。

 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寿邱山南麓又建有龙华寺。该寺元明屡毁于火。明正德五年(1510年)僧信悦重建。

 寿邱山不仅礼佛,而且崇贤。明代崇祯八年(1635年)寿邱山的山北建纪念贤臣范仲淹、爱国名将宗泽的范文正公祠、宗忠简公祠(从府学移建而来),每年春秋两季都有祭典。

 寿邱山周围曾经甲第如云

 唐宋时期,镇江已成为著名的宜居之地。时谚云:“生居洛阳,死葬朱方。”在镇江城内,寿邱山一带又因山水相依,风光优美,成为建宅修园的首选之地。因为穿城而过的漕河流经寿邱山东侧,山的周遭逐渐形成连片的致仕官员的宅园。跨范公桥稍南,有南唐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林仁肇宅(宋代为故相魏国公苏颂宅),北宋故相秀国公陈升之宅、故相鲁国公曾布宅(沈括称其园“极为宏壮”)。隔河东望,有翰林学士三司使沈括的梦溪园、判三司盐铁院刁约的藏春坞。

 寿邱山东北麓有茅氏宗祠,桥梁学家茅以升就出生在其左近的草巷。相邻未远,历史学家唐邦治留下了繁富的撰著。

 镇江光复时的镇江首任地方民政长杨邦彦也与他们比邻而居。继任的民政长张鹏则住在寿邱山西麓,其故宅至今尚存。

 多少著名的历史人物穿行于这一方神奇的土地,留下多少传颂千年的佳话。

  寿邱山是孔门的四百年圣殿

 历代镇江府的儒学都设在日精山南,朱方门与定波门间。丹徒县的儒学本在城西的儒林坊。“明嘉靖元年(1522年),提学御史萧鸣凤念旧学湫隘,庙祀弗称,因大学士杨(一清)、靳(贵)二公议,特迁于朝阳门仁安坊寿邱山南麓,即龙华寺故址。”这是一则重要的动议。经区域布局的调整和建设,寿邱山的佛寺迁到城东的焦石山,到嘉靖四年(1525年)原址则建起一座规制齐全的儒学,成了镇江最著名的孔门圣殿。寿邱山从此又名县学山(笔者少时,此山仍称作县学山)。此后四百年来,这里书声朗朗,弦歌不绝,成为封建时代丹徒培育士子的重要基地。

 明崇祯年间冯梦龙曾任丹徒县儒学训导,清乾隆间刘台拱曾任丹徒县儒学教谕,为光大儒学,于学术多有贡献。

 咸丰三年(1853年)县学毁于兵火。经同治、光绪年间重修,恢复旧制,焕然一新。

 大成殿等文庙建筑于建国后陆续拆除;廊庑的彻底拆除,在镇江师专建操场的那一年。如今除了一个碑座,几只柱础,“万仞宫墙”的几个残字,唯余一株枝繁叶茂的五针松,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为后人留下些许记忆。

  寿邱山是教化的学宫

 镇江始建于宋代的著名的淮海书院,于嘉靖甲申(1524年)迁学于寿邱山麓。

 北宋宝元初(1038年)范仲淹任镇江太守,为政有清风。他新修增广了府学,还在他曾经读过书的寿邱山下的漕河架设了清风桥(即“范公桥”)。人们崇敬他,不仅为他立祠纪念,十六世纪初叶,明代正德年间还在儒学旁建立了“清风书院”。

 辛弃疾做镇江太守时,则在寿邱山东的漕河对面的梦溪园旁的小溪上,也架设了一座桥。辛公后来也享祀于县学名宦祠。

 崇祯辛巳(1641年),知县郑一岳在寿邱山下创建香山书院。

 清代顺治戊子(1648年),知府赵士冕增修香山书院楼舍,更名三山书院。

 顺治丙申(1656年),知县张晋又在寿邱山创建杏坛书院。缭垣植杏树数百株。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科举制随之废行。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教育为大众教育所代替。孔学崇拜变为科学教育。孔庙清冷残败,乃至最终消失。副翼的书院也代之以民众教育。寿邱山呈现出勃勃生机。

 民国时期的镇江是江苏省省会。1930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在寿邱山办起了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成为江苏省名震遐迩的民众教育机构。其电化教育领先于全国。抗战中民众教育馆馆产损失过半。1945年10月恢复后,馆舍的四分之三划归省立镇江师范学校,从此曾经影响广泛的民众教育馆规模和影响都远不如前了。

 1937年日寇侵华,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遭日机炸毁。1946年2月,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学校易址于寿邱山复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从培养初等师资的中等师范镇江师范学校(镇江地区第一师范学校)(1949-1978),到培养中等师资的高等师范南京师范学院镇江分院(1978.1-1978.12)、镇江师范专科学校(1978.12-2001.8),直至成为多科型的江苏大学的一部分——梦溪校区 (2001.8-),寿邱山见证了镇江的教育事业的不断抬升,不断壮大。

 我家老宅在寿邱山北麓的草巷,是我的出生地。接近四岁时,我于寿邱山东麓的梳儿巷小学(茅氏宗祠内)开蒙。我家后院通山西北麓,那是我少时捉蟋蟀、放风筝的百草园。我长期在位于寿邱山的镇江师专执教,把毕生才智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寿邱山,长寿之邱。寿邱山,我心中的长青之山。

 

(作者:文/笪远毅 图/纪晨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