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当年镇江中山塔下的快乐记忆

发布时间:2011-09-19 07:31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我的记忆中,旧时镇江有三座中山纪念塔。一座位于河滨公园内,解放后略加整修,更名为中苏友好纪念塔,后来在公园整修扩建时被拆除了。一座位于北固山中峰老气象台旁。塔座上镌刻中山先生关于植树造林、绿化河山的遗训,至今依然屹立在苍松翠柏之间,供游客凭吊缅怀。再一座就是位于中山路和解放路十字交汇点上的中山纪念塔,老镇江称之为中山塔。

 中山塔建于1931年,通体用花岗石凿砌,造型极似现在我国发射的长征火箭。底座呈八角形,面对解放路与中山路的四方各设台阶,以供人上下行走;四隅为半人高的围栏。塔身分上下两层,下层为一较大的方墩,四角各立有一根不太高的方形立柱,立柱的顶端是棱柱体角灯。上层即在由方墩四角短立柱的中间,一正方形立柱,挺拔高耸,直冲云天。立柱的顶部又设一个锥形灯,锥形灯的尖端装有一小汽车型的风向标,再向上是一根长长的金属避雷针。

 我曾听一位老先生对这座纪念塔作过如下诠释:这座纪念塔设计者匠心独运,中西合璧。底座八角形,四正四隅,按易经八卦乾、坤、震、兑、坎、离、艮、巽八个方位,加之塔址位于中山路和解放路的十字交汇点上,喻指四面八方,中间冲天一柱,系指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合起来就是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永存天地之间。

 老实说,当时我对老先生的言语并不甚感兴趣,也不太听得懂,只是出于对长者的尊重唯唯诺诺而已。真正使我难忘的是这座纪念塔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愉快和欢乐。

 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视看,没有电脑上网,没有变形金刚,没有奥特曼,只能滚滚铁环,打打陀螺。我们这些好动的“小公鸡头”们最爱玩的莫过于“官兵捉强盗”,官话叫“捉迷藏”。“强盗”要先躲起来,“官兵”们要将躲起来的“强盗”一个一个从躲藏的地方找出来捉住。中山塔四周有栏杆,中间有立柱,周边有树木,四方有通道,躲有遮蔽物,溜有后退路,进退自如,我们经常在台阶上奔上奔下,在围栏上爬上跳下,在树木花丛中躲来藏去,疯得一身臭汗不说,扯掉扣子,撕破裤子,擦破膀子,这般模样回到家中,挨一顿臭骂,耳刮子有时也要挨两下子的。当然这并不能阻止我们继续去“疯”。

 在与中山塔有关的诸多游戏中,最刺激的莫过于“吃兔子肉”了。这是一种恶作剧。每年春节过后,镇江有玩灯习俗,特别是正月十五前后,每到天黑大街小巷,有的门口挂灯笼,有的家中挂莲花灯、宫灯,主妇们则扎上围裙忙着包汤圆,应个“上灯圆子,落灯面”的景儿。孩子们拖着兔子灯,提着飞机灯,挑着花担灯,形形色色。中山塔广场自然是玩灯的好地方。于是我们这帮“吃兔子肉”的“游击队”就应运而生了。每到天黑后,三三两两的小孩带着各式各样的灯在中山塔广场欢快地玩耍时,躲在暗处的我们拉开弹弓,瞄准着他们的灯,只听得“啪”的一声,小石子击穿了纸糊的“兔子”,打倒了燃烧着的蜡烛,瞬间“兔子”成了一个火团,顷时小孩的哭声、大人叫骂声响成一片。我们潜伏在暗处,直乐得前仰后合。等那些父母来“搜捕凶手”时,我们早已安全“转移”了。

 后来,我从居住多年的第一楼街搬走了。1965年,大市口扩建改造,中山塔被拆除了。与中山塔交织在一起的美好回忆,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图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山塔老照片,由逯学军提供)

(作者:陈效麟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