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医生为何总被质疑

发布时间:2011-09-18 07:35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鼓励医生靠技术获得合理收入,彻底铲除过度医疗的制度土壤,让医生走出信任危机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一名患儿因无法排便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医,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医院拍了十几次X光片,并称需进行高达10万元的手术治疗。但转至广州市儿童医院后,医生仅开了8毛钱的石蜡油就治愈了。

 针对这一事件,深圳市儿童医院作出回应:8毛钱只是暂时缓解了孩子的症状,目前还不能确诊已经治愈,患儿仍不能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所谓“8毛钱治好病”绝对是夸张的说法,“10万手术费”也纯属虚构。另外,患儿做胸腹平片及钡灌肠是诊断必需的检查,其实患儿只做了一次X光检查,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体内各个部位进行动态影像,所以出了十几张片子,而并非家长所说的拍了十多次X光。

 目前,医患双方各执一词。事实真相究竟如何,仍有待进一步调查。但是,深圳市儿童医院的回应,至少让公众听到了另一种不同的声音,这对于还原事实真相具有重要价值。

 眼下,质疑医生似乎已经成为公众的习惯性思维。只要发生医患纠纷,人们总是下意识地谴责医生无德。而媒体也总是“顺应民意”,“一边倒”地炮轰医院、质疑医生。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医生往往有口难辩,即便是被误解、被冤屈,也很难获得理解和同情。于是,公众在宣泄中得到满足,媒体在娱乐中赚足“眼球”,谁也不再追问事实真相,医生成为“沉默的羔羊”。

 我国古代有个“疑邻盗斧”的故事。一个人的斧头丢了,便怀疑是邻居偷的,因此觉得邻居的一举一动都很可疑。有一天,忽然找到了斧头,便觉得邻居不像是偷斧头的人了。在医患关系方面,也是如此。由于医学的复杂性远远超越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理解很多医学问题,往往需要专业知识背景,而不能仅靠直觉判断。如果盲目怀疑,难免会犯“疑邻盗斧”的错误。

 应该承认,绝大多数医生是有道德底线的。少数人存在过度医疗问题,主要与医疗体制有关。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严重滞后,公立医院实行自我创收、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在医疗价格体系严重扭曲的状况下,医生因无法靠合理诊治获得收益,不得不采取多检查、多开药的方法,以获得经济补偿。于是,百姓逐渐对医生失去了信任,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情绪对立。一旦发生纠纷,医生自然就会被“千夫所指”。这就是“塔西佗陷阱”,即当一个部门或群体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事实上,医生能否走出“塔西佗陷阱”,主要取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倘不革除体制弊端,而仅靠医生的道德救赎,就很难彻底扭转被动局面。这正如在一池污泥浊水中,让大多数鱼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几乎没有可能。惟有让“一潭浑水”变成“一池清水”,才能使“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是回归公益性。而回归公益性的重要标志,是医生能够根据病情采用适宜技术、适宜药物治疗疾病,而不是根据经济收益选择治疗方法。这就需要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收入补偿机制,鼓励医生靠技术获得合理收入,彻底铲除过度医疗的制度土壤。惟其如此,医生才能真正走出信任危机。

 眼下,公立医院改革已“破冰”,医患之间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任,而不是怀疑。可以预见,当医疗体制弊端革除之后,医生必将重获百姓信赖。(白剑峰)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