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北京CBD核心区将建超500米、地面上楼层达108层的“中国尊”,近期将开工奠基。事实上,近些年来一些地方为争建“第一高楼”暗战不休,这一数据也不断被刷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一幢幢高楼在我国城市不断涌现,并不断刷新高度和幢数数据,屡创“历史新高”。今年6月发布的《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已超200座,相当于美国现有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这些高楼,或成为城市地标、或成为企业象征、或成为居家所在,乃至成为一些人和地方的政绩,引人侧目。这些隐藏在高楼背后的经济实力凸显和角力,使得“东北第一高”“华中第一高”“中原第一高”“华北第一高”身影陆续闪现。
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施集地原则、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在不少人眼里,建设高楼似也无可厚非,甚至认为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但是,同样也有人提出疑问:现今的高楼建设真的对一个城市的节约用地有那么重要吗?其背后到底有多少经济发展的冲动和政绩呈现的刺激?在“社会节约土地、人们倍感气派”“快捷和舒适被引向高空”的背后,“高楼时代”不断暴露出大量的“高危隐患”,消防隐患、地面下沉、大风雷击、空气不畅……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麻烦乃至灾难随着高楼不断拔高,其处置难度也便远超平地,这方面我们不乏深刻的教训。
实际上,一方面,高楼与生俱来的缺陷,使得高楼一旦发生灾难,便难以挽救,其损失也难以估量和承受;另一方面,现今的高楼设计、施工、审核、管理又存在着诸多问题,避险救灾掣肘频频。因此,面对“高楼时代”所伴生的“高危隐患”我们着力于防,立足于控。高楼安全的种种问题必须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把好源头审核和过程控制、加强后期管理监督、增强民众自防自救意识等方面予以重视和加以解决。
城市使生活更美好,是口号也是期许。但美好的城市生活就真的只有靠那么多高楼才能构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