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同时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据交代,购买的地沟油主要销往粮油市场。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传闻得到证实。(相关报道见西安晚报)
如果细细分析这篇新闻背后的主角,就会发现一条可怕的地下产业链正在我们眼前铺陈:从地沟油的采购、化工粗炼、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订单处理,到进入粮油市场批发、零售,整个产业链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尽管不少环节是跨省操作,但却效率颇高。更让人惊讶的是,直接参与地沟油生产加工的,竟然是一家正规的生物能源企业,这才是地沟油利益链条最让人惊悚之处:倘若说我们过往对地沟油的认知只是出自小作坊,小打小闹尚无太大食品安全之虞,而一旦这些地下产业链呈现高度的企业化运营,大量地沟油甚至进入粮油市场流入寻常百姓家,那么在这场甄别真假食用油的化学知识竞赛中,谁又能成为幸免者?
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因为这一产业化运营的案件得到证实,这理应成为当下食品安全的标本事件,为食品监管执法部门提供一种监管、打击食品安全事故的新思路。面对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常说的一种观点是:在如今的陌生人社会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一些商业规则已然形成了一种高效率的互害体系,我吃你辣椒中的苏丹红,你孩子喝我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最后大家又到他家的餐馆去消费地沟油。就这样,从相互伤害中赚取着所谓的暴利,却最终陷于一种负经济体系中不能自拔。
“权力必须关进笼子”,否则无法驯服,同样,人性之恶也必须关进笼子,用持之以恒的制度问责与执行去管制人性的恶,让想犯错的人不敢犯错,才能在法治框架下形成一种避免互害的良善文化。从此意义来说,此次公安部破获的这起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当是作为制度执行的笼子关住人性恶的开始,但要将这种执行坚持下去,最终管住食品安全事件的泛滥,尚需一种覆盖整个食品生产产业链的制度监管环环相扣、贯穿始终。
以地沟油为例,之所以“油老鼠”禁而不绝,甚至如今还出现正规企业参与其中,呈现高度产业化的趋势,就在于地沟油的暴利。此前曾有数据佐证,市场上食用油的价格是1吨6000块,而地沟油的成本大概也就300块钱,提炼出来的地沟油可以卖到1吨3000块,而这次案件中的地沟油甚至卖到了5000块,这种暴利怎能不让不法商人趋之若鹜?
要治理这类暴利的地沟油产业链,监管执法就不仅在于问责,更需对地沟油产业链进行疏导。此前日本就曾有过成功转化地沟油的案例:在收购潲水第一环政府就提高收购价格,收购价高于黑心商人,在地沟油起点就管控住流向,同时对负责加工的生物燃料工厂加强监管,最终使地沟油真正转向为生物燃料所用原材料。遵循此思路,要让地沟油之类的问题食品不再回流到我们的胃里,就不仅在于持之以恒的监管执法问责,更需要通过疏导,把一条互害的产业链转化成有益的产业链,这才是我们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