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来临之际,在要不要送礼这个问题上,用“纠结”这个词语来形容家长们的心情,可谓再合适不过了。送吧,有些心不甘情不愿,而且也加重了自己的经济负担;不送吧,又怕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意见,以后对孩子“另眼相看”。但实际上,送礼的纠结,收礼的也纠结,也面临同样的困扰,这位在网络上呼吁“今年过节不收礼”的老师,其呼吁背后的心理纠结,一目了然。
送礼既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老师的心理负担,既然老师呼吁家长不要送礼,而绝大多数家长也从心里不愿意送礼,那不是来个你不收,我不送,谁也不用再纠结,双方皆大欢喜?但问题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最让广大家长放心不下,也最为关键的,就是也有个别老师不但不拒绝收礼,而且还从心里盼着家长送礼,甚至把收礼当成是自己赚取外快的一种手段。
而恰恰是这些“个别老师”,让多数家长陷入纠结,同时也给其他本不愿收礼的老师心理上带来了影响。首先一个老师可能会教授几个班级的学生,他一旦想收礼,影响到的就是几十上百个学生家长;其次一个老师收礼,会让那些本来不愿意收礼的教师同事心理上失去平衡,觉得别人收自己不收吃了亏,进而起到一个负面的示范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过节不收礼”,仅有呼吁还不够。呼吁只是一种劝导,不具备强制性,所以只会对那些师德较高,自律意识较强的教师起作用,而对于那些师德不那么高,缺乏自律的少数教师来说,可能就会被当成是耳旁风。所以说,除了教师出于师德和自律的呼吁,要避免教师节沦为家长的“教师劫”,老师的“收礼节”,还需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严格管理,对教师在教师节收礼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个别违规收礼的教师进行适当处罚等等。
国家设立教师节的目的,是为尊师重教,而不是为了尊师重“礼”,即使要有“礼”,也应该是礼仪之礼,礼遇之礼,而不是礼物之礼。广大教师应该明白,别让礼物亵渎了师德,也败坏了自己的社会形象。(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