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解放战争中共为何决定放弃南方

发布时间:2011-09-08 08:03  来源:北京晚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政治较量——中共中央一度认为,从此走上和平民主建设新阶段

  政协会议是在重庆谈判中,由中共代表提议,国民党政府同意而召开的。国民党政府主张立即召开政协会议,而中共坚持必须立即停止进兵,制止内战,再举行政协会议。此时,中国民主同盟等各民主党派,纷纷表明自己的建国主张,积极地开展政治活动,表现出空前的参政热情。他们反对内战,反对独裁,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主张,希图在中国建立一个英美式的自由独立的民主国家。与此同时,在国民党统治区,青年学生、民主党派和知识界,掀起了一场反内战、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在国民党制造了昆明“一二·一”惨案后,一个以学生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

  《双十协定》签订后,毛泽东返回延安,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继续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进行谈判。1946年1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了《停战协定》。停战令的颁布,使持续3个多月的局部性内战停息下来,国内出现暂时的和平局面,这给长期处于战乱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也为政协如期举行扫清了道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一时还乐观地认为,“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

  《停战协定》公布的当天,各党派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同盟、无党派人士,共38人。中共出席代表是: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后秦邦宪代)、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7人。政协在举行4次大会后,转入对改组政府、施政纲领、军事问题、国民大会、宪法草案5个问题的分组协商,草拟方案。会议充满了独裁与民主的对立和斗争,斗争的焦点仍是“国家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在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下,经过激烈交锋和妥协让步,最终达成《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案》共5项协议,通过了为实现扩大国民政府基础和接着改组政府的若干程序和步骤。

  政协会议于1月31日闭幕,历时22天。这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共两党的一场比重庆谈判更大的政治较量,实质上是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和反人民内战政策的挑战与否定。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是全国人民和社会各方面为建立国内和平而努力的重要成果。政协决议虽然还不是中共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基本上符合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愿望。所以周恩来在闭幕式上致词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证明会议得到极大的成功。

  在中共表示坚决履行各项决议的同时,国民党却处心积虑地破坏。3月,国民党召开二中全会,首先推翻了政协会议关于修改宪法原则和政府组织的协议。接着,国民党又举行国民参政会四届二次会议,完全否定了政协的各项决议。在政协开会期间和会后,国民党在重庆连续制造了沧白堂事件和较场口事件,以及捣毁《新华日报》和《民主报》营业部,这种倒行逆施,无疑给脆弱的国内和平局面蒙上了阴影。

  补白:中共中央曾想搬迁到淮阴

  在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共产党曾经对全国和平充满了期待,还认真安排了全国和平后的准备工作,甚至想把中共中央驻地从延安迁到江苏淮阴。

  根据王树增所著《解放战争》一书讲述,政治协商会议闭幕式之前,周恩来带着所有的协议赶回延安,毛泽东亲自迎接。当晚,中共中央书记处听取了周恩来的汇报。共产党领导人的乐观心境,突出表现在他们初步商定了参加未来联合政府的人选:毛泽东、朱德、林伯渠、吴玉章、刘少奇、张闻天和周恩来。会议甚至还讨论了中共中央搬迁的问题,也就是说准备从偏僻的延安搬到富庶的江南去——搬迁地点是江苏淮阴。《周恩来年谱》中对此有详细的说明:“当时的中央会议还研究了新四军第五师撤到华中、恢复交通、东北问题、在行政院力取得三分之一名额、中央要考虑搬迁的问题。”

  《毛泽东年谱》中也提到:二月二日,“中共中央致电陈毅,指出必须巩固华中现有地区,因中央机关将来可能迁淮阴办公。”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