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你言我语

上不了名校的农村娃得有健康的幸福观

发布时间:2011-08-25 06:50  来源:四川在线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教授调查发现,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专家称,超级中学是各省重点中学的升级版,它们大多位于省会城市,这一被大大拉长的过程从一开始就把低收入家庭排斥在外了。(重庆晚报)

 近些年,农村学子在高等教育中的机会平等重视了。名校之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极低,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考试制度与经济能力紧密挂钩的必然结果。对此,靠社会资助外加政策倾斜往名校里塞几个装点门面的农村娃,靠打着三公旗号,其实在加大不公的高校自主招生和高中新课标改革,都无济于事。这问题,从幼儿园小学就种下了。但,喊叫起点公平,要求设备资金教师向乡村欠发达地区倾斜,已经多年,就如同4%的教育投入一样,雷已隐隐而雾仍蒙蒙。为今之计,不如在成功观幸福观上多下点功夫,让自信自尊别有快乐的幸福观伴随着那些上不了名校上不了大学的农村后生。

 高等教育从录取率上进入了某些人欣喜如狂的大众化时代的同时,教育格局本身的等级化差距化精英化趋向也在不断加剧。教育等级制直接挂钩于人才评价机制,而由各级权力部门和强势资本共同主导的选人用人雇佣劳动制度,则同时把一种偏隘的成功观幸福观传递给了全社会。来自农村的低端底层一代,无论是上着不起眼的学校,还是赚着苦累脏差的辛苦钱,在某些名校生面前抬不起头来的情绪在普遍蔓延,这是最不该被忽视的。

 社会断裂,不是城乡居民财富和机会占有的不均等,而是对于这种不均等不做根源分析,单以成败论英雄,谁富(考上)谁英雄,谁穷(落榜)谁狗熊的价值观冲击。对那些落榜者和在非名校就读毕业者而言,这种自卑自轻的心态将时刻萦绕着他们。哪怕有了财富地位和名声,他们依然把这当做是一块伤疤。正因为社会价值观中,上学——上大学——上名校是成功的主导甚至唯一标准,而财富占有决定教育机会、考试成败关系人才优劣、社会分工等同高低贵贱,同样是卖猪肉,北大毕业生就是比北山屯完小肄业生卖得又贵又多,后者怎么可能不感到心灵受伤害,又如何能重拾安之若素安贫乐道的古训,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自尊宽容自信大气的幸福观自然无法建立。没有合理的成功观幸福观支撑,让乡下的孩子,无论上的什么学,都能真正立足于自己的现实处境而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城乡互助阶层和谐如何实现?对这耍花腔指数接近于零的问题,靠砖拍教育部,能起效吗?(张翼)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