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举国纪念缅怀革命先行者,我很自然地我想起我的外祖父、镇江辛亥五将军之一——马贡芳。他戎马一生,为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国而战斗,功勋卓越,然在垂垂暮年,突遭日寇侵略中国,忧愤成疾,含恨离世。
我幼年时,外祖父已年迈离职,住在镇江城外薛家巷家中。记得我常伏在他书案前,看着他写字作画,他的好友曾评赞他的字有厚实苍劲之力,画的墨竹有刚健清新之风,所作之诗有金戈铁马之声。外公只生有一女,名马玉宜,就是我母亲,我们常住在外公家中,聆听过他教诲,并从他著作的《黄花梦影》《思咏楼忆语》和《六十年草字帐》等文集中,逐步了解他的身世和经历。
马贡芳,又名马锦春,1874年出生在小市口东门坡一户普通市民家中。9岁就近在第一楼街鲍氏书塾读书,与柳翼谋(柳诒徵)、赵伯先(赵声)成为挚友。成年后,忧国忧民,立志救国,18岁弃文习武,考进南京武备学堂。毕业后,东渡日本,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来到广州参加新军,赵伯先任标统,马贡芳任管带,和众多革命志士秘密组织发动参加庚戌之役(即新军之役)和黄花岗起义,因多种原因未能成功,赵伯先赴港,马贡芳被清军逮捕入狱,已判死刑。幸革命党人设法营救,出狱后再赴香港。当年十月,武昌起义,全国响应,外祖父随革命军回到广州,担任广东北伐军副总司令,挥戈北上直达江苏等地,并先后任江苏宁镇澄淞四路要塞司令等职,孙中山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军衔。由于辛亥革命果实被野心家侵吞,袁世凯复辟,孙中山先生领导二次革命,外祖父与黄克强、李竞成、赵驭六、解朝东等七位将军通电反袁,遭袁下令通缉,匿居上海租界。后陈炯明叛变,外祖父又在上海联合其他同志加以声讨。
1937年日寇入侵,镇江沦陷,外祖父时已年迈,和我们仓促起程渡江避难,慌乱中被冲散,我们跑到高邮临泽一带,外祖父到了泰州、姜堰等地,他在当地还出谋参与抗日军民阻截了一次日军的进攻。因途中颠沛艰辛,外祖母病逝于他乡,外祖父只身冒险回镇,只见薛家巷房屋已被日寇烧毁成一片废墟,无家可归,只好寄居在山巷59号妻弟陈信一家中。外祖父目睹日寇统治的黑暗社会,国仇家恨,忧愤至极,只有纵酒吟诗,抒发胸中块垒。后汪精卫成立伪政府,公然叛国,得知外祖父隐居于镇江,便想请他出山,几次派人来游说,许以高官厚禄,但外祖父以民族气节为重,坚决拒绝,并借“七·七”作诗明志,中有“拒曹艳说周公瑾,讨贼诗成陆放翁”之句,并亲书“诗窟”匾额悬挂房门之上,表示不与外界接触。1939年,外祖父身体日渐虚弱,溘然长逝。当时只有我母亲和我们在他身边,草草将外祖父入殓,没有花圈,没有挽联,更没有外人送别。我记得送葬到老北门时,曾遭到日军阻挠,要开棺检查,正僵持之时,来一日本军曹,看到棺柩前刻有“陆军少将马贡芳之柩”字样,不知他想到什么,忽然挥手放行,我们才一路护送遗体葬于镇江东门外焦东乡。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播种了民主共和精神。今天我们国家富强,也是外祖父和他们那一代革命先行者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我想,倘若他们地下有知,当是万分欣慰的。
(图为年轻时着戎装马贡芳与妻子、岳父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