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铁道部表示,王勇平不再担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职务。相关负责人称,“这不是免职或被停职,而是正常的职务变动,王勇平的级别待遇没变,调到哪个部门还没定。”
(8月17日 《京华时报》)
听闻王勇平下课的消息,虽在意料之中,但却又有点为他愤愤不平。相比舆论对其是不是真的正常职务变动的质疑,我更认可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的观点:“突闻勇平兄被停职消息一惊。不错,他的发布会并不成功,但比起那位死不开口的院长不知强多少倍!我固执认为,勇平兄迈出了勇于张嘴的第一步,如何张好嘴可要学习!”
如果网络上流传的关于王勇平的“段子”是真实的,被问责下台,我觉得不冤,但如果只是因为“高铁体”的新闻发言就被免职或被停职,那真有点冤枉。其一,固然王勇平在新闻发言中表现出来的傲慢与偏见,让人愤怒,但铁道部这个大酱缸的文化熏陶出的王勇平,因而问责他,就真有那么一点“宫女怀孕,毙了太监”的悲情;其二,新闻发言人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角色?一个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一个单纯的危机公关的高手?一个照本宣科的木偶?一个独立的新闻发布人与解读人?这依然是值得讨论的。就如王旭明说的一样,“与许多卸任时公众还叫不出名字的发言人相比,与许多只会说领导官话的发言人相比,与许多根本不开新闻发布会、也不到网站做客的发言人相比,你是佼佼者,至少迈出了敢说话这一步。”
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听好话。虽然把话说好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我们是一个语言能力发达的民族,要找几个能够把话说得好听的人,一点也不难。但是,要听到真话,要听到真心话,还是相当难的。王勇平“拙劣”的新闻发言,可贵的地方就是说出了真话。正是因为他发言透漏出的傲慢,才激发了更多公众去探寻真相,去追问质疑。王勇平的发言是否适当,目前还只能从专业学术上进行讨论,顶多是“铁老大”自己认为王勇平不胜任新闻发言人这一角色,但在法律上,还找不到王勇平失职的地方。依法治国,目前对其进行正常的职务变动,实际上是最公平的了。如果在公众的口水下,对其免职或者停职,则真的有点不公平。
人们纠结作为新闻发言人的王勇平,实际上只是表象,真正症结在于对“铁老大”一贯的傲慢、偏见与衙门跋扈的意见。人们对“王勇平属正常职务变动”的不满,实际上是因为从“正常”二字中没有看到“铁老大”真诚改变的态度与决心。问题是,不知道“铁老大”读懂真正的民意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