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我国产粮大省黑龙江、吉林等地调查发现,化肥的施用对近年来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让部分农民患上“化肥依赖症”,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化肥使用总量过高,化肥过量施用将带来土壤品质性质退化、粮食减产等后果,致使黑土地越种越“瘦”,危及粮食安全,已经开始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月15日《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我国目前每年消耗的化肥高达4700万吨,已连续多年稳坐世界化肥产销量第一大国的“头把交椅”。应当看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和粮食需求大国,大量化肥的使用对于促进我国粮食持续稳产增产、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功不可没。但是,也应当看到,长期大量使用化肥不仅会导致土壤品质退化和农产品品质下降,而且会造成严重的土地污染问题。报道显示,我国化肥的综合使用率仅仅40%左右,其余的60%左右的化肥事实上成了土地污染的重要源头。
部分农民患上“化肥依赖症”的“症状”不仅突出地表现为化肥施用量盲目增长,而且也表现为化肥施用结构严重不合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和作物土壤实际需求不匹配。究其原因,“病灶”主要有三:一是部分农民缺乏科学施肥的知识和技术,错误地以为化肥用得越多越好;二是我国虽然是化肥产量大国却不是强国,化肥的品种单一、地域针对性不强,据报道,目前我国化肥的品种只有几百个,而日本却有上万个;三是部分化肥生产、销售企业存在夸大化肥功效的问题,容易对农民产生误导。
由此可见,“化肥依赖症”虽然“病”在农民,但却不能全“赖”农民,因此医治“化肥依赖症”需要“多方会诊”:一是国土部门要像定期开展全国人口普查那样定期开展全国土壤普查,摸清各地土壤肥力的“家底”,因地制宜地制定化肥使用种类和数量标准,并广泛宣传,以便于农民掌握、操作;二是生产部门要加速化肥产业升级的进程、加大化肥新品的研发力度,尤其是要加大缓释化肥品种的研发力度,实现化肥产业从只管生产到“按需供肥”的转变,切实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三是农业行政部门要在政策、甚至是立法层面引导鼓励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引导农民多用农家肥、秸秆等绿色肥料,摒弃过度依赖化肥的急功近利和短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