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史海回眸

“没有”生日的侠骨悍将

发布时间:2011-08-08 06:5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出身贫寒的山村放牛娃与战功赫赫的将军,两种形象互不搭界,两种不同的人生有着天壤之别。但是,在曾担任过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的李德生将军的人生旅途中,这样看似不可能有交点的两种人生经历却如天衣般拼接得无缝无痕。也因为如此,李德生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充满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凡是见过李德生将军的人,都会被这位中等身材、浓眉下垂、平头高额的老人折服。确实,老人虽年事已高,一举一动却丝毫不减职业军人所特有的凛凛正气,同时又让人顿感德高长者的温雅之风。

  14岁的放牛娃赛跑圆了红军梦

  1990年,李德生从国防大学政治委员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从军几十年来,不管身居何位,李德生始终是宠辱不惊;但阔别家乡已久的游子,在“无官一身轻”的感念中又总是梦绕魂牵着生养自己的那片故土。

  李德生的家乡在大别山腹地,河南光山县柴山堡一个叫李家洼的小山村(今属新县),1916年5月,他出生于当地一个贫农家庭。那时候的李家洼贫穷且闭塞,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外面世界。

  李德生从一出生就品尝着贫寒家庭里的苦涩与辛酸。

  在母亲的操办下,7岁的李德生开始跟着一个裁缝师傅学手艺。当时,裁缝师傅是手艺人,比干农活要轻松得多,母亲的心愿是让儿子学点本事,将来好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可是,年少的李德生还不能体会母亲的苦心,他总觉得天天闷在屋里,给师傅干家务活,什么也学不到。于是,他对母亲说不想当裁缝,要去放牛。

  那时,未成年人给人家放牛不给工钱,只能混口饭吃。不管刮风下雨,烈日暴晒,小牧童李德生都得赶牛到山上林间或草地溪畔等地吃草,受苦受累是免不了的。牛主人家的老太太为人很刻薄,经常拿剩饭给李德生吃,如果她认为牛没有吃饱,就不让李德生吃饱。比起学裁缝手艺,放牛很苦,但天性好动的李德生却更喜欢这种流连大自然中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穷苦人家的孩子早早就远离了欢乐的童年,李德生记忆里的童年,最难忘的是从来也吃不饱的感觉。因为家里太穷,他从来没过过生日,也不知道自己的确切生日,后来据远房的叔叔婶婶回忆,才知道自己生于1916年5月,但究竟是哪一天出生,就谁也说不准了。

  1928年6月,红军攻占柴山堡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次年,李家洼成立了儿童团,在20多个孩子中,李德生被推举为儿童团团长。虽然那时的李德生并不懂得太多革命道理,但朴素的阶级感情指引他在革命道路上前进。那时,李德生和团员们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盘查行人,砸庙子,搞游行。比起这些“小打小闹”的日常工作来,为红军搞情报、送信是李德生最愿意接受的任务。对于那些山形地势,放了几年牛的李德生非常熟悉,他送信从不走大路,都是钻树林走山间小路,又隐蔽又快捷。

(作者: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