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评论  >   焦点关注

坚守原则何以成“怨妇”?

发布时间:2011-08-06 07:08  来源:镇江日报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受到一名学生的持续威胁之后,南京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的教师杨华报了警。今年7月16日,给学生打完“测量学”的考试分数后,第二天上午,杨华收到手机短信,一名不满被打低分的学生称若不帮其更改、提高成绩,就将对杨华进行报复。其间,该生在辅导员劝导后还发短信称,“你觉得像你这样的人,每天像个怨妇一样,会有学生尊敬你吗?”(8月1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也曾遇见过学生要求提高成绩的事情。理由无外乎是,我想获得奖学金,或者我想出国,成绩最好90分以上。面对这样的无理要求,我一般会和颜悦色地引导:对于想获奖学金的学生,我会说,奖学金是奖励那些勤奋学习的学生,并不是奖励投机取巧的学生的,如果真的想得奖学金就拿出真本事考出好成绩;而对于那些想出国的学生,我会说,成绩能否达到90分不是出不出国决定的,而是由你自己努力决定的。国外最注重诚信,如果你真的想融入那种环境,就请学会那里的游戏规则。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我是没有对学生说明的,那就是我是教师。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职业,它的职业价值在于教书育人——不仅仅传授知识、技术、能力,还在传递着做人的道理。任何时候,虚假是不可能教育出诚实的,心虚也不可能教导出自信。

 所以,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我当然赞成新闻中杨华老师的做法。作为一个坚持原则,尊重自己的老师,难道不该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严词拒绝吗?这样的做法看似不近人情,但是却是另外一种教育,也是一名教师的底线。至于个别学生能不能接受,并不能证明教师做得怎么样。在事关原则的问题上,假如,这位教师因为同情求助者就将其分数改掉,那对于其他的学生而言,这是多大的伤害?

 但可悲的是,这个坚守原则的教师,却被学生看成是“怨妇”。学生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原因可能是,学生感觉到这个教师不懂人情世故,不懂世俗规则,不懂“难得糊涂”,于是觉得这个老师有点与社会脱节了,于是处处与学生过不去。这其实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当一个学生尚在学校时,就以一种模糊的标准看问题,就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对待原则,这样的价值取向明显产生了偏差。而尤其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样的看法不仅存在于学生身上,连学院的副院长也觉得这个教师在小题大做,对其冷嘲热讽,似乎也在嘲笑她像一个怨妇——不能融入社会,反而老给别人添堵。

 是什么原因让坚守原则的人成为了怨妇化身呢?这样的事情可不仅在学校出现,新闻中的一个细节可以给我们提供答案:期末考试后第二天就接到不少电话,七拐八拐地走关系要求提高成绩,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这或许就是原因所在,当一个地方原则被破坏得七零八落,没有原则可以蔚然成风时,坚守原则的人当然会成为异类。这应该就是逆淘汰的校园版吧——一个坚守原则的教师,成为别人眼中的怨妇,而怨妇能可爱吗?

(作者:乾 羽  责任编辑:李斌
分享到:

金山论坛】 【返回新闻中心】 【打印】 【关闭
 
 
相关新闻
内容页统计代码